2018-12-22 15:32 区情综述  
2018田家庵年鉴:区情综述

田家庵简况

  【建置沿革】 田家庵地区史前时期,相传虞舜南巡躬耕于“舜耕山”教人稼穑。夏商之际淮夷部族在境内繁衍生息,夏禹治水多次莅临淮上。

  西周时期,江淮间淮夷部落逐步形成邦国,区境为州来国地。东周时期,吴与楚先后崛起,竞逐江淮。昭公十三年(公元前530年),楚国夺取州来,区境被楚国纳入势力范围。蔡昭侯十六年(公元前503年),蔡国都城迁入州来,改名下蔡。楚惠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47年),蔡为楚所灭,下蔡复入楚地,境域复属楚。

  秦代,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设楚郡,区境为楚郡领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楚为九江、庐江、会稽等郡,区境属九江郡。

  西汉,汉高祖刘邦于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区境为淮南国辖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获罪伏诛,国除,区境复为九江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朝设十三部州刺史,区境为扬州刺史部所巡。东汉,区境属九江郡寿春县。三国时期,曹魏设淮南郡,区境为淮南郡所辖。

  西晋永嘉乱起,淮河流域沦为战乱区。东晋咸和初年,区境为侨置的南梁郡辖地。

  南北朝时期,区境范围内为侨置的豫州南梁郡所辖。

  隋统一后,区境属淮南郡寿春县。随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实行州、县两级管理体制,区境属寿州。

  唐代,淮河以南为淮南道,区境属寿州寿春县所辖。

  五代十国时期,唐末纷争不息,开始割据,区境为杨吴、南唐边陲重地。后周显德四年(957年),区境为后周据。

  北宋统一后,江淮地区属淮南道,至道三年(997年),淮南路取代淮南道,区境属淮南路寿州。正和六年(1116年)升寿州为寿春府,区境分属寿春、下蔡两县。南宋,区境属淮南西路。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宋亡,淮南路废,区境属元。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区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寿州管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在濠州设怀远县,区境东部地区归属怀远县所辖,西部地区为寿州所辖。

  明代,区境属南京凤阳府辖地,分属寿州、怀远县。

  清代,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一分为二,分置安徽、江苏两省,区境西部属安徽省凤阳府寿州所辖,东部为怀远县所辖。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寿州分置凤台县,区境分属寿州、凤台、怀远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存县,区境分属寿县、凤台县、怀远县所辖。民国18年(1929年),田家庵建乡,设乡董办事处。民国21年(1932年)废乡,实行保甲制,设联保办公处。民国27年(1938年)6月2日,侵华日军占领田家庵。同年初冬,成立“维持会”。民国29年(1940年),汪伪“南京政府”成立,田家庵建镇,改维持会为镇公所。民国34年(1945年)秋,日本侵略军投降,国民政府重新立政,田家庵镇设4个保,东郊和南郊各设1个保。

  1949年元月18日,田家庵解放,镇公所撤销,成立田家庵镇治安委员会。同年2月5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以淮南煤矿为中心,由凤台县、寿县、怀远县各划一部分地区,设立皖北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田家庵境域划归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管辖,同时撤销治安委员会,成立田家庵镇人民政府。同年11月24日撤镇,建置田家庵市,隶属淮南矿区行政办事处。1950年9月22日,经皖北行署批准,撤销田家庵市,成立淮南市人民政府(县级),隶属皖北行政公署,同时恢复田家庵镇建制,1952年6月设省辖淮南市,田家庵区境属淮南市管辖。

  1953年5月22日,淮南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田家庵镇,建置田家庵区(科级),1955年2月升格为县级区,同时区政府易名田家庵区人民委员,隶属淮南市。“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8月25日,田家庵区改名为向阳区。1968年5月14日,成立“三结合”的向阳区革命委员会。1972年8月19日,按照淮南市革命委员会通知,“文化大革命”初期改名的向阳区,恢复田家庵区名。1980年9月27日,区革命委员会及其内设机构撤销,改设田家庵区人民政府。区政府原驻淮河路,1984年至1987年,先后陆续迁至国庆中路128号。

  【地理位置】 田家庵区位于北纬32°23′20″~32°41′09″与东径116°54′12″~117°03′02″之间。地处淮南市东南部,淮河中游南岸、舜耕山中段南北,东与大通区毗邻、南与寿县隔瓦埠湖相望、东南与合肥市长丰县接壤,西与谢家集区为邻,北濒淮河与潘集区依水为界。区境东西最宽距离14公里、南北最长距离32.55公里,总面积25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区境北有淮河,南有瓦埠湖,中部舜耕山东西贯境,“一山担二水”中间高两边低,属江淮丘陵的一部分。境内舜耕山绵延起伏10余公里,有大小山头15座,最高峰五层山海拔215.72米,平均海拔100米。舜耕山环山为一斜坡地带、宽约500~1500米,坡度10度左右,海拔40~75米;斜坡地带以下交错衔接洪冲击二级阶地,宽500~2500米,海拔30~40米,坡度2度左右。舜耕山以北二级阶地以下是淮河冲击一级阶地,宽2500~3000米,海拔25米以下,坡度平缓;一级阶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滩,宽2000~3000米,海拔17~20米,漫滩以下是淮河滨河浅滩。舜耕山以南斜坡以下,为瓦埠湖一、二级洪冲击阶地和丘陵岗地。全境山水相连,岗洼相间,分为丘陵和河湖滩平地两大单元,山丘、岗地、洼冲坡地、滨河浅滩4类地型地貌。

  【气候】 2017年年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四季气温秋季偏低、夏季持平、春季和冬季均偏高,冬季为强暖冬年,年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降水异常月份:3月降水较常年偏少7成,区境出现轻旱,9~10月连阴雨天气降水较常年偏多2倍,淮河出现秋汛,农业损失严重;全年日照基本持平。主要灾害性天气有连阴雨、暴雨、雾霾、高温、干旱、大风等。台风影响较弱,仅8月初受9号“纳沙”10号“海棠”双台风外围云系影响,有次降水过程,未出现灾情。综合评价为正常气候年景。

  气温。2017年平均气温16.4℃,较常年偏高0.3℃。6月、8月、9月、10月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分别偏低:6月0.7℃、8月0.2℃、9月0.8℃、10月1.8℃;其余月份月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偏高,分别偏高:1月1.8℃、2月1℃、3月0.4℃、4月0.8℃、5月0.5℃、7月1.2℃、11月0.5℃、12月0.4℃。春季平均气温16.5℃,较常年偏高0.6℃,夏季平均气温27.2℃,较常年偏高0.1℃,秋季平均气温16.5℃,较常年偏低0.8℃,冬季平均气温5.7℃,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1.6℃,为强暖冬年。年高温日数17天,较常年偏多3天。年极端最高气温在7月27日出现40.2℃;年最低气温在1月21日零下4.5℃。

  降水。年降水量1229.6毫米,较常年偏多265.3毫米。季节性降水分布不均,春季降水量1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7.4毫米,夏季降水量551.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4.5毫米,秋季降水量426.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39.1毫米,其中9~10月降水总量为414.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倍,冬季降水量85.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0.9毫米。年降水日数108天,暴雨日数5天(日降水量≥50.0毫米),其中大暴雨日数1天(日降水量≥100.0毫米)。全年共有两次降雪过程,分别是1月31日~2月1日和2月7~8日,最大积雪深度150毫米。

  日照。年日照时数为2060.2小时,较常年基本持平。年日照百分率为47%,日照充足天数(日日照率>60%)174天,日照不足天数(日日照率<20%)116天。

  无霜期。上年度终霜出现在3月7日,本年度初霜出现在11月21日,全年无霜期321天,较历年平均偏多78天。

  气象灾害。全年主要灾害性天气有连阴雨、暴雨、雾霾、高温、干旱等。9月、10月累计出现4次连阴雨天气过程,连阴雨日数和降雨量分别为7天110.8毫米、4天19毫米、12天218.3毫米、8天66毫米。9月、10月累积降水量为414.3毫米,居淮南站建站以来历年同期第一位,总日照时数为243.6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近3成,连阴雨强度达最强等级,持续连阴雨导致淮河干流发生少见秋汛,全区农业损失严重。全年暴雨日数为5天,较常年略偏多,其中6月10日最大日降水量达147.8毫米,暴雨导致短暂城市内涝、农田渍涝等灾害;年高温日数为17天,较常年偏多3天,全区出现伏旱。全年出现大雾日数14天,霾19天。雾霾天气几度造成市区交通短暂受阻,境内高速路口临时关闭。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2017年,田家庵区土地总面积24999.03公顷,占淮南市面积的9.7%。全区农用地总面积14964.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9.87%,其中耕地11335.05公顷,园地228.81公顷,林地1282.11公顷,草地19.45公顷,其它农用地2099.51公顷;建设用地9352.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41%,其中城镇建设用地7833.37公顷,独立工矿用地146.43公顷,交通用地1240.64公顷,水利工程建设用地132.49公顷;未利用地681.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2%。

  生物资源。境内有荆条、酸枣、刺槐、旱柳、益母草、明党参、丹参、麦冬、车前子等自然植被、次生草木植物及野兔、黄鼠狼、狐、刺猬、野鸭、大雁、蝎子、蜈蚣、黄鳝、泥鳅等兽禽鱼类生物资源200余科1000多种,其中药食同源类动植物资源800多种。

  水资源。区境最大的地表水为淮河,淮河支流瓦埠湖次之。淮河由安成镇石头埠入境至舜耕镇下陶社区出境,流长16.5公里。全区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4000公顷。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淮河高位漫滩、滨河浅滩和瓦埠湖一级洪冲积阶地,储水量为0.11亿立方米。

  【人文资源】 区境现存新石器时期至商周、战国晚期至三国、唐宋至明清古墓葬、古寺庙、古寿州窑等遗址8处,古祠堂2座。其中魏家孤堆遗址(新石器时期至商周)、武王墩(战国至汉代)、大孤堆(三国时期)和尹氏宗祠(清道光年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申报项目12项。

  【旅游资源】 区境有4A级龙湖公园、城区氧吧舜耕山森林公园风景区2个,舜耕、十涧湖2个湿地公园;3A级市博物馆及煤矿、电力地方展览馆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孤堆、魏家孤堆、武王墩古墓遗址,尹氏宗祠、庞氏宗祠、轩辕宗祠等文物古迹6处;曹庵镇、三和镇、史院乡省(优)级旅游乡镇3个;淮南好人馆、廖家湾革命纪念馆、程东方烈士纪念馆市级革命教育基地3个;田家庵少儿艺术节、老年艺术节、中国淮南·桃花草莓节年年举办形成节庆。2017年度,田家庵区境有安徽经典国际、驴妈国际、淮南淮明等40余家旅行社(分社)的200多个营业部(直营店)为本市和外地游客提供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各种团体游、个人游、一日游、红色游等旅游休闲服务。

  【人口】 2017年末,公安户籍统计全区总人口5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8.6万人,乡村人口8.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743人,出生率为13.5‰;死亡人口4885人,死亡率为8.5‰;人口自然增长率5.0‰。201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62.6万人。

  【行政区划】 2017年,田家庵区境共有安成、舜耕、曹庵、三和、史院四镇一乡,洞山、泉山、淮滨、新淮、公园、田东、国庆、龙泉、朝阳9个街道,其中三和镇由淮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山南新区)管委会托管;实际管辖3镇1乡9街道,共28个村民委员会、8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经济发展】 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0.2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162.2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比例为2.0∶35.0∶ 63.0。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48万元,按2017年底汇率基准价计算约合6864美元。

  【工业和建筑业】 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0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3.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6.6亿元,比上年增长5.3%。

  2017年,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2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8.1亿元,下降22.9%;安装工程产值39.6亿元,增长15.7%。全年竣工产值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0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2%;竣工面积8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33.4亿元,下降14.2%;房地产开发投资104.3亿元,增长88.5%。2017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39.7%。

  【国内外贸易】 2017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限上零售额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8.6亿元,增长14.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亿元,下降12.3%。全区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为6263.8万元,同比增长38.7%。全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41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2%。

  【招商引资】 2017年,全区引进项目70个,到位资金88.1亿元;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21个,到位资金39.2亿元。全年新开工省级“861”项目18个,竣工10个,完成投资57.1亿元。全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5万美元。

  【财政收支】 2017年,全区累计完成财政收入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增值税完成9.1亿元,比上年增长66.9%;全年区级财政收入完成8.1亿元,比上年增长4.1%。

  全年财政支出9.9亿元。其中教育支出3.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亿元,医疗卫生支出700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000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000万元。

  【科技创新】 2017年,全区共申请专利3365件。其中发明专利1089件,实用新型专利2258件;授权专利1714件,其中发明专利340件,实用新型专利1369件;全区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7.7件。全年共有33家企业与省内知名高校启动产学研合作项目66个,新增发明专利百强企业4家,中央引导地方科技重大专项和省市科技重点攻关项目14个,成交技术合同4.2亿元。全年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新增“科技之星”团队5支,培育申报省、市名牌产品8个、著名商标7个,2家企业荣获“市长质量奖”。全区共有各类众创平台3个。

  【环境保护】 2017年,全年环境空气达到或优于II级的天数占全部监测天数的54.1%,全年PM10平均浓度为109.3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淮河石头埠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100%(不含溶解氧指标)。年末,全区已建成省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乡镇2个,市级生态村16个,省级绿色社区6个,省级绿色学校5所,市级绿色学校15所。全年拆解饮用水源地连家船98艘,爆破拆除非法码头4座,拆除高污染锅炉14台,清除散装物料堆场69处,取缔废旧塑料加工等小作坊47家,排查取缔污染源228处,清理整治黑臭水体430处7.8万立方米。全面完成曹岭湖一期、长青煤矿湿地修复工程,建成游园广场、健身步道19处。当年人工造林面积39公顷。年末森林面积3762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8.8万立方米。

  【城乡建设】 2017年,安成铺周边道路改造基本完成,朝阳西路、环山西路建成通车,全区共维修改造小街小巷10条,改造疏通老城区雨污管网36条,安装太阳能路灯420盏,新建公共自行车停取桩1.2万个,国庆路实现大型货车全面禁行。曹庵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宋王和尹祠中心村、12个自然村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史院乡红池广场、庞岗中型灌区节水配套工程建成投用;新建改造尹祠大道、石姚湾中心路等农村生产生活道路12条,提升改造“八小水利工程”263处,完成辛东、连岗、石头埠3个村自来水入户和曹庵镇13公里自来水管网改造;清理陈年垃圾18.2万吨,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3座、地埋式垃圾处理设施32处、公厕38座;石头埠污水处理站建成投用,曹庵、史院污水处理站使用功能提档升级。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