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2 09:45 农村经济  
2016田家庵年鉴:农村经济

农  业

  【概况】 1959年,区设农林水利科。“文化大革命”期间撤销农林水利科,在区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下设农林水利组。1976年恢复农林水利科。1984年,区政府机构改革,农林水利科更名农林水利局。2011年后,按照“做精一产”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优化整合农业财政、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逐步完善水、路、渠、林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精品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规模,探索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育物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动农村经济在产品结构、产业布局、规模效益、发展方式、加工营销等方面转型升级。曹庵草莓、蓝莓、石头埠萝卜、下陶无公害蔬菜、史院“翠绿”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建成绿源、石姚湾等特色生态园6家,淮畔大学生创业基地、久玖农业等特色生产基地3处,培育天惠肉食品、连氏牧业等龙头企业6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70家,家庭农场10家。农业增加值由2011年3.87亿元增加到2015年4.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2015年分别达到7975元、9194元、10389元、11468元和12420元,年均增长12%。

  【农经管理】 区成立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2011年以后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由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承担(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财务等农经“三大”管理)。乡镇“农村承包土地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财务管理”职能由乡镇农经站承担,编制单列,事业人员身份不变,纳入镇政府管理,将原农经站承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业务交给财政所。坚持“新老并重、控消并举、分类处理、重点突破、激励约束、建立机制”的原则,全面开展乡镇、村债务化解;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约束机制,推进基层民主监督,健全法制保障,做到预防与查处相结合,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农民负担案(事)件的预警机制、农民负担案(事)件的责任追究制度、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机制、农民负担工作考核机制、乡村新增债务的防范机制等。

  【农民负担监督】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严格实行“五统一”、“六严禁”。即统一明确监督卡和专用收据格式,统一明确入卡项目,统一筹资筹劳最高限额标准,统一操作程序,统一由区、乡镇农监部门审核,统一分解登记发放;严禁超出规定范围向农民筹资筹劳,严禁区乡镇层层下达筹资筹劳,严禁强行要求农民以资代劳,严禁将筹资筹劳统一上解区乡镇使用,严禁将空白监督卡交付村自行填制,严禁在卡内卡外增项加码。

  严格执行四项制度。涉农所有收费项目通过公示栏、公示牌、明白纸等形式向农民公示,坚持“先公示后收费,不公示不收费”的公示制度。凡违反农民负担法规政策,经区以上农民负担监管部门责令整改而拒不改正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实行责任追究制。

  农民负担督查工作“双向问责制”。区农民负担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牵头负责农民负担督查工作,每半年组织一次执法检查,或根据上级要求及群众举报随时安排,督查实行全覆盖,所有涉农收费单位和村一个不漏,对相关重点涉农收费单位和重点村进行跟踪督查,走访农户搜集负担信息,由督查组在每次督查暗访结束后,督查组书面下达问题整改意见书,督查组负责人和镇主要负责人签字,明确责任。区督查组从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专人组成,督查组对督查工作不认真、走过场、查不出问题而以后又暴露出问题的,追究督查组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乡镇党委政府对督查组反馈的问题不重视,或不按时整改和书面上报整改结果,造成负面影响和不稳定因素的,追究乡镇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责任。

  【集体三资管理】 “三资管理”即集体财务、集体资产和集体资源管理。对集体财务建立收入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预决算制度、公开制度;对集体资产建立清查制度、台账制度、评估制度、承包租赁出让制度、经营制度;对集体资源建立登记簿制度、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岗位责任制度。设立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受村(社区)委托承担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

  【种植业】 粮食作物生产受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及农业科技水平逐年提升的影响,粮食播种面积逐年递减,产量较2011年有所减少,单产逐年递增。截止2015年100亩以上种粮大户8户,种植面积2020亩,其中4家成立家庭农场,1家成立了农民合作社。

  粮食创高产。2011~2013年在史院乡创建水稻和小麦高产攻关万亩示范片。该示范片以联合湖为中心,覆盖史院村、联湖村、闫阳村、涧坝村、庞岗村、尹祠村等六个村,主要种植“新两优6号”、“丰两优2号”、“皖麦52”、“烟农19”等优良品种,总面积达1万亩,单产水稻达605公斤、小麦500公斤以上。

  冬小麦。种植历时悠久,是田家庵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冬性10月中旬播种,半冬性品种10月下旬播种,春性品种10月底到11月初播种。小麦品种逐年变化,高产优质的品种逐渐成为我区的主导品种。我区主要小麦品种为:周麦9号、周麦10号、皖麦19、扬麦158、皖麦30、皖麦38、皖麦47、皖麦48、豫麦18、烟农19、偃展4110、皖麦50、淮麦20、皖麦52、郑麦9023、泛麦5号等。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

  水稻。种植品种也选用适宜本地栽培的杂交稻,亩产增加到500多公斤。在史院乡联合湖地区建设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屡获市级水稻提升行动名次。

  玉米。作为重要的牲畜饲料,种植面积比较稳定,在山南岗地缺水岗地有种植,亩产300公斤左右。

  【经济作物生产】 油料。受油料种植效益减少的影响,油菜种植面积逐年递减,随着高产品种及技术的推广,单产水平有所提升。种植品种推广甘蓝型双低高产油菜,主栽品种有:华杂4号、皖油14、油研7号、杂选1号、中油119、皖油18、皖油19等,亩产达160公斤以上。

  蔬菜。蔬菜分为反季节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其中沿淮黄心乌、下陶西红柿、石头埠萝卜、史院芹菜等特色蔬菜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越来越高。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000多公顷,设施蔬菜面积逐年增加,2015年达309公顷,产量达1万余吨。

  【其他作物生产】 草莓。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曹庵镇范圩村部分农民引种草莓,由于经济效益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全镇及周边乡镇。曹庵草莓个大、色艳、味美。除采用钢架大棚、蜜蜂授粉、滴灌等新设施新技术外,全程无公害栽培,已获“安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区开展草莓提升计划,投资兴建1000亩草莓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当地农民种植草莓的积极性。草莓亩产达1400公斤,每亩收益达1万多元。

  西瓜。西瓜设施栽培技术易学,投资适中,价格较稳定,2011年来早春大棚西瓜发展迅速。随着曹庵西瓜嫁接育苗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解决了当地瓜农购苗难的问题,曹庵、史院两地的西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成为当地农民创收的重要手段。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亩产1700多公斤。

  桃子。主要集中在三和、曹庵两镇,种植面积3000多亩,主要用于发展观光采摘等特色农业。淮南桃花草莓节每年在曹庵镇举行,该镇连片桃园桃花盛开,游人如织,为当地农民创收做出重要贡献。曹庵桃子于2002年注册为“曹庵”品牌,同年获得“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011~2014年继续承担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通过测土、配方、配肥技术,了解耕地地力情况,为农民提供适合配方,通过肥料生产企业为农民提高优质配方肥。至2015年该技术实现全区覆盖,施肥建议卡、施肥方案在各村上墙并发放到农户。三年中共计测土样1250个,肥料效应试验20项,发放施肥建议卡6万张,年节本增效达500万元以上。

  【养殖业】 畜牧业。2011~2015年,受经济下行形势和养殖政策利好的双重影响,畜牧业从产业投入、投资效益、产出数量等方面呈现回暖迹象。

  家畜养殖。生猪养殖平稳发展,为降低养猪风险,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稳定城乡市场猪肉供应,区政府针对生猪生产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政策,鼓励扶持生猪养殖,分别实施了每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及能繁母猪农业保险的政策,促使全区养猪场(户)不断增多。瘦肉型猪饲养采用圈养式,饲料配方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分别使用乳猪料、小猪料、中猪料以及浓缩料等。一般饲养4~5个月,体重可达90~100公斤,平均日增重0.67公斤,比当地猪饲养时间缩短2~3个月,瘦肉率可达60%~70%。积极推广生猪标准化饲养技术,自2011年连续5年对当年新扩建标准化养猪场实施资金补贴,进一步促进养猪业发展。2015年生猪行情回暖,出现肥猪、仔猪价格齐涨的局面。养殖户对后期的行情比较看好,心里预期较高,补栏积极。至年底,全区生猪存栏20196头,出栏30794头。

  肉牛养殖业发展。区把发展草食动物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政策加以扶持,逐步进行黄牛改良。2015年底黄牛存栏692头,出栏589头。

  养羊业发展。通过引进波尔山羊等大中型山羊与当地羊杂交,逐渐发展为以杂交羊为主的养殖品种。山羊的饲养以散养、放养为主。主要饲料是草、树叶,冬季适当补些精饲料。饲养4~5个月,体重可达15~20公斤。2015年底存栏羊5473只,出栏8219只。

  家禽养殖。区先后引进罗斯、罗曼、海尔曼斯、艾维茵良种鸡,专业养鸡逐渐上规模、上档次。2015年底,全区家禽存栏40.3万只,出栏56.4万只,禽蛋产量4118吨。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区各级畜牧部门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普遍实行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猪合成钛苗、牛羊苗)、禽流感(H5+H9苗、双价苗)等疫苗注射,重点抓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免疫注射,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注射密度100%。2015年共注射家畜口蹄疫疫苗2万头,使用口蹄疫疫苗2.2万ml;注射家禽禽流感疫苗7.8万羽,使用禽流感疫苗8万ml;免疫猪瘟2.2万头,使用猪瘟疫苗2.4万头份;猪高致病性蓝耳病2.2万头,疫苗2.4万头份。2011~2015年度,全区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畜牧业安全生产。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开展畜牧业安全生产活动,保障畜牧业安全生产。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强化对生产投入品的监管。严格兽药、饲料生产、经营条件的审查、验收。严厉查处制售、使用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使得畜牧业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2011~2015年度,全区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水产业】 水产养殖。区水产资源丰富,2011年全区包含安成镇、舜耕镇、三和乡、曹庵镇、史院乡五个乡镇,水产品总产量1989吨,养殖面积1.05万亩,占总水域面积的77%,且水温适宜,水质好,有利于渔业生产。2013年三和乡、曹庵镇、史院乡三个乡镇移交谢家区托管,安成镇和舜耕镇养殖面积2130亩,水产养殖面积大量减少,水产品产量745吨。2015年移交谢家集区托管乡镇划回田家庵区,水产养殖面积增加至1.07万亩,水产品产量2035吨。2014年以后大力发展市场适销对路的高效益名特产品,主要进行青鱼、鲫鱼、鲶鱼、黄颡鱼系列品种的开发养殖和促成河蟹、罗氏沼虾、克氏原螯虾的产业化开发,养殖生产模式及养殖品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区成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把水产品质量安全,当作保障广大销费者健康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会议、培训等形式向各生产企业、养殖场点宣传《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新《兽药管理条例》、《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等法律法规增强了渔业生产单位和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实行种苗生产许可制度和养殖证制度,把好养殖生产准入关,通过规范养殖行为,渔药正确使用等基础性工作,确保无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农业机械】 农机补贴。2004年,国家开始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资金使用遵循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补贴对象是农民个人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2013年前区有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由市农机局代办补贴,2014年补贴工作下放到县区。2014年中央补贴资金50万元,2015年中央补贴资金115万元。两年间,发放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65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77台。

  农机拥有量。全区农机总动力,2011年至2013年逐年增长,2014年后因山南3乡镇管理委托调整,总动力锐减,其他机械数量也有所减少。

林  业

  【概况】 全区林业用地3742.4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8.2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3.36%,林木绿化率18.32%。2011年至2015年,全区林业总产值3.50亿元,其中以林木种植和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总产值2.48亿元,以木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总产值4814万元,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总产值5380万元。

  【造林绿化与退耕还林】 2011~2015年,组织实施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林业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完成人工造林1.52万亩,其中巩固退耕还林造林560亩,其他造林1.4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总投资491.94万元,其中粮食补助资金413.23万元,生活补助费78.71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404.5万元。完成绿色长廊及乡村道路绿化52公里,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296万株,林业育苗7763亩。

  【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2009年12月28日,召开了田家庵区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会后,全区迅速掀起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和植树造林热潮。经过3年多的努力,全区新增造林3896亩,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创模”任务。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2012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森林增长工程的实施意见》,采取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为主体、全民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投入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林业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特别是龙头企业投资造林绿化,全区上下同心同德,2013~2015年新增造林1.36万亩,全区森林绿量大幅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森林资源管理】 “十二五”期间,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规范全区木材经营加工、运输市场秩序,严格征占用林地资料审核。配合森林公安加大对盗伐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涉林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开展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为编制林业规划、计划和森林经营方案,建立森林资源档案以及确定森林利用方案和森林采伐限额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森林防火】 “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建防火隔离带10公里,添置扑火机具20台,埋设永久性防火宣传牌30块。区政府每年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森林防火的通知》,研究出台《田家庵区镇村护林防火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探索建立专职护林员管理长效机制,于防火期开始前举办森林防火技能培训,区森林防火办公室开展不定期督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确保全区森林资源安全。

水  利

  【概况】 全区总用水量7483万立方米。2011年编制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至2015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灌溉面积1200亩,改善除涝面积1.57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9423人饮水问题。完成2013年抗旱和2015年防汛任务。

  【水利规划】 塘坝扩挖整治规划。2011年4月,区委托市水利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6月完成。规划内容:扩挖5000~10000立方米容积的塘坝100口,共计扩挖土方228.6万方。新建塘坝的进水闸99座,出水闸99座。工程总投资估算7279.08万元。

  农村沟河清淤疏浚整治规划。2011年4月委托市水利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于2011年6月。规划内容:清淤疏浚控制面积1平方公里至10平方公里的沟河18条,清淤疏浚长度约61.5公里,需清淤土方量约102.80万立方米。全区控制面积在1平方公里至10平方公里沟河配套建筑物47座全部进行维修。工程总投资估算2464.6万元。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9年5月委托市水利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淮南市田家庵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10~2020年)》,2011年9月1日“规划”经田家庵区政府批准。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规划编制的范围为区域内主要农村涉水事务,主要内容包括:灌溉与排涝、小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水环境整治、土地整治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规划。2011年1月26日编制完成《田家庵区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随后市水利局召开专家审查会。规划目标:到2015年,全区解决5个乡镇15个村(含15座小学)3.1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总投资估算1469万元。

  【农田水利建设】 2011年,全区农田水利建设共完成土石方38.07万立方米,完成工程处数60处。其中清淤沟渠3处,当家塘50口,泵站维修工程2处,渠道配套工程2处,泵站清淤工程3处。投入各类经费558万元,投入工日5000个,机械台班1.9万个,新增灌溉面积5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3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2万亩。2012年,全区农田水利建设共完成土石方工程60万立方米,完成工程处数54处,其中清淤沟渠5处,当家塘45口,小型泵站更新改造4处。投入各类经费48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8万元,市级资金60万元,群众自筹392万元,投入工日1.2万个,机械台班300个,净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000亩,改善除涝面积4000亩。2013年,全区农田水利建设共完成土石方17.5万立方米,完成工程处数10处。其中清淤沟渠3处,当家塘3口,小型泵站更新改造3处,末级渠系改造工程1处。投入各类经费20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44万元,市级资金40万元,群众自筹121万元。投入工日3200个,机械台班1000个,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00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000亩;改善除涝面积4000亩。2015年,全区农田水利建设共完成16.47万立方米,完成工程处数6处。其中清淤沟渠2处,当家塘2口,小型泵站更新改造2处。投入各类经费153.5万元,其中市级资金54.5万元,区级资金74.7万元,群众自筹24.3万元。投入工日1200个,机械台班200个,改善灌溉面积1200亩,改善除涝面积1.57万亩。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013年,实施1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计划,下达总投资47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82万元,省级及以下资金188万元。下达计划,共建设工程7处,全部为管网延伸工程,解决9423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水资源管理】 全区耕地面积9.04万亩,总用水量7483万立方米,其中农业总用水量3025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2492万立方米。第三产业用水629万立方米,公共事业和建筑业用水1137万立方米,生活环境补水200万立方米。全区2011~2015年共保有取水许可证10套,许可水量37.96万立方米,共征收水资源费32万元。2011~2015年,每年3月22日开展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为主题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展出以宣传《水法》、《行政许可法》和建设“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为内容的宣传版面,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水政监察】 2011~2015年,全区水政监察工作突出以打击河道设障、非法采砂、破坏水工程等水事违法案件为重点,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水事秩序明显好转。

  【防汛抗旱】 淮河自西向东流经区境16.5公里,有城市防洪确保堤两条,8公里(耿石段0.8公里、田家庵城市圈堤7.2公里),设计标准为40年一遇,保护城区面积52平方公里。境内有石姚湾退建堤(2010年进行行洪堤退建加固工程,2012年竣工验收),退建堤全长12.1公里(其中新堤8.3公里,老堤加固3.8公里),包括撇洪沟左堤1.57公里,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保护石姚湾面积约15平方公里;瓦埠湖蓄滞洪区1个,面积10平方公里;保庄圩4个,其中安成镇3个圩堤总长4.39公里,保护面积1.1平方公里、人口4890人,史院保庄圩堤长10.3公里,保护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18500人;洞化截洪沟10公里,拦截西南城区山洪及城市废水面积34平方公里;排、灌涵闸61座,机电泵站92台套5924.5千瓦,灌溉渠道78.2公里;两大内湖面积1.02万亩,其中瓦埠湖面积7500亩、石涧湖面积2700亩;小型水库5座,其中小(一)型水库1座为滚庄水库,总库容17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0.8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4座,分别为泉山水库(北库)、老龙眼水库、毛洼水库、杨塘水库。泉山水库(北库)汇水面积2.5平方公里,总库容6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7万立方米;老龙眼水库总库容74.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7.5万立方米;毛洼水库总库容9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9.9万立方米;杨塘水库总库容80.1万立方米。当家塘186口,面积2300亩,容量778万立方米。

  汛情。2015年6月23日入梅以后,淮河流域普降大暴雨,根据安徽省水文气象信息,6月23日至7月16日,田家庵站累计降雨量550.5毫米,降雨量超过历史同期最大值。其中6月28日至29日,田家庵站两天降雨量273.5毫米。日降雨量最大为6月28日,达179.5毫米。7月16日以后,雨势减弱,温度回升较快。受持续强降雨影响,6月下旬,淮河流域水位涨势较快。6月30日8时,淮河田家庵水位达到设防水位(20.00米);7月3日15时,淮河干流1号洪峰顺利通过田家庵区段,田家庵站洪峰水位21.7米,超设防水位1.7米。之后,田家庵水位逐渐回落,7月20日8时田家庵水位18.91米。

  抢排内涝。6月下旬强降雨发生后,全区城乡内涝十分严重,各排涝泵站开足马力,满负荷开机运转。新曹咀排涝站经区政府与市城乡建设委协调,于7月1日开4台2045KW机组抢排内涝。老曹咀排涝站5台775KW机组,姚湾排涝站5台750KW机组于6月26日满负荷开机排涝。舜耕镇下陶排涝站临时租用65KW潜水泵,于7月1日19时开机,抢排田东地区城市涝水。7月2日,耿石段架设4台共480KW临时泵,开机抢排石涧湖内涝。截止7月20日,全区累计开机5152台时,排水总量2890万立方米。

  组织抢险。解救赵店社区被水围困群众。6月27日,因淮陈路施工阻水,受强降雨影响,路南侧赵店社区居民区被水围困,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区防汛指挥部紧急调租2台挖掘机对道路西侧未完工路段挖开2米宽排水通道,安排人员坐镇现场指挥调度,经过4个多小时紧急排险,赵店社区居民区积水明显下降。6月29日居民区涝情解除。

  清除排涝阻水。6月27日,姚湾排涝站前池被水草、垃圾覆盖,造成排涝机组不能满负荷运转,石姚湾内水位快速上涨,区防指调租3台挖掘机对前池进行清淤,经过3个多小时清理,排涝站恢复满负荷运转。7月3日,新曹咀孜排涝站前池施工围堰缺口处被上游飘浮的杂草和垃圾堵塞,阻水严重,导致该站暂时停机不能运转,石姚湾上游积水迅速上涨,连岗、沿淮、王巷等村新植苗木、林下养殖被水淹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区防指紧急调租1台大型挖掘机,现场指挥对前池围堰进行扩挖,清除水草、垃圾和淤泥,增大过水流量,恢复该站正常运行。6月28日和30日,曹咀排涝站出水渠金郢过水涵被水草和垃圾堵塞,上游截洪沟水位迅速上涨,洪水随时有淹没和冲毁出水渠道危险,区防指调用2台次挖掘机,指挥对该段临时路面进行挖断处理,并在现场设置警示线,确保洪水正常下泄。6月29日,安成大涧沟十涧湖路桥口塌方阻水,区防指及时与安成镇政府联系,协调调用机械对沟内进行疏通。

  安全转移群众。6月28日至29日特大暴雨发生后,及时转移低洼地及危房群众,杜绝发生人员伤亡事件,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乡镇、街道逐村逐户进行排查登记,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临时转移前锋、赵店等城乡低洼地群众260余人。

  抗旱。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连续150天无有效降雨,平均降雨量只有92毫米,比往年同期偏少4成。造成在地作物损失严重,农作物受旱面积11.2万亩,其中轻旱6.2万亩,重旱5万亩。全区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3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40万元。投入抗旱农业机械设备4300台(套)次,投入农业抗旱人员5300人次。2013年3月末至5月下旬的春旱、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伏旱,影响在地作物的正常生长。累计受旱面积11.6万亩,完成浇灌面积9.6万亩次,占受旱面积的82%。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46万元,投入抗旱农业机械设备1300台(套)次,各类管道2700多米,投入农业技术人员和乡镇村抗旱人员1300人次。

  【水利工程选介】 庞岗灌溉站更新改造工程。庞岗一级站位于史院乡庞岗村,二级站位于史院乡史院村,设计灌溉面积5.5万亩,灌溉范围为史院乡全部,曹庵镇、杨公镇部分村。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由省水利厅省发改委批复,工程概算总投资1400万元。拆除重建,等别为III等,泵房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翼墙等次建筑物为4级。庞岗一级站设计流量5.8立方米/s,安装4台700HD-14.5G型混流泵,上海电机4台套;庞岗二级站设计流量3.5立方米/s,安装3台32SA-19J型离心泵,上海电机3台套,总装机1780KW。工程于2014年1月动工,2015年12月工程基本完工,发挥设计灌溉效益。

  庞岗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工程初步设计由省水利厅2015年批复,工程概算总投资1499.68万元。庞岗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5万亩,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75%.一级干渠及引水渠工程级别为4级,其他干渠及建筑物按5级设计。工程主要内容疏浚引水渠及干渠21.86公里,其中一级站引水渠4.7公里,一级站干渠5.04公里,二级站干渠12.12公里。对引水渠及干渠进行衬砌,总长6.58公里,其中一级站引水渠0.74公里,一级站干渠5.04公里,二级站干渠0.8公里;拆除重建、维修与新建建筑物52座,其中拆除重建44座(节制闸1座、分水闸4座、放水涵29座、渠下涵2座、桥梁6座、渡槽2座),维修8座;建设管理房200平方米。

土地经营

  【概况】 2011年后,农村土地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2015年全区流转土地面积1.2万亩。

  【土地流转】 2011年始,探索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其中农民可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集中流转;鼓励农户将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未进行家庭承包的集体土地、水面、“四荒”土地、林地以及经整治开发的农村闲置宅基地等,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可采取招标、拍卖、协商等方式进行发包,承包方所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流转或融资;农村五保户已经在敬老院供养的,对其承包的土地,经与本人协商同意,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收回土地承包权,不同意的不收回。2011~2015年全区共流转土地面积6.67万亩。

  【农业产业化】 区2011年至2015年,发展精细蔬菜、瓜果、优质粮食、禽肉蛋、水产养殖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出台一系列农业产业化支持文件,对龙头企业培育、标准化基地建设、名优品牌争创、市场营销等予以奖励和补助。大力宣传落实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各项优惠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区级配套支持。制作石姚湾地区整体农业生产规划,定位为休闲生态农业,滨河农业,力求打造出休闲旅游的新地标,使当地农民收入迈入一个新台阶。

  规模化种养发展迅速,共流转土地800公顷。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有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10多家家庭农场,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多个领域,带动农户800多户。2015年全区拥有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1家,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015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甲级队”3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8亿元。建成3个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市场开拓。积极组织优秀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参加合肥、上海及北京三大农展以及合作社馆日活动。把特色的农产品带到全国市场进行宣传推广,促进农产品做优做精提档升级。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概况】 田家庵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于2000年,2010年后进入发展新阶段。截至2015年,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73个(其中专业合作社62个,专业协会11个),涵盖种养、产供销各个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会员发展到4120个,带动农户5300余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按照农民合作的紧密程度,主要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两种类型。

  【专业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典型形式,为农民联合自助组织的目标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自愿入社,退社自由,平等持股、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合作经营的经济组织。这类合作组织一般是实体性的,内部制度比较健全、管理比较规范、与农民利益联系紧密,形成劳动者约定共营企业和社会利益共同体。农民入股需交纳一定股金,合作社除按股付息外,主要按购销产品数量向社员返还利润。专业合作社也是企业,有的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为企业法人。

  【专业协会】 专业协会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合作形式,包括农业服务协会和专业协会等。农业服务协会为农户提供综合性系列化服务。专业协会成员主要从事专项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的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以产品和技术为纽带,组建的社团性合作经济组织。着重为会员提供技术和运销服务,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为社团组织,其前途是向具有实体的合作社方向发展。凡是从事专业生产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民都可以加入协会,协会对会员进行无偿和低偿服务,入会农民根据协会的要求进行生产销售。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