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2 09:45 特 载  
2016田家庵年鉴:特 载

永葆政治定力 奋力创业创新

在建设幸福美丽田家庵征程上不断开拓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田家庵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刘 琦

2016年6月2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共产党田家庵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田家庵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建设幸福美丽田家庵,奋力在全市争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排头兵!

  现在,我代表中共田家庵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实干定力,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区呈现大局更稳、风气更正、基础更牢、步伐更稳健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我们聚精会神抓党建,既实现了政治生态的持续优化,更压实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区委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凝心聚力、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

  立根固本,抓学习重教育。始终把思想建党放在首要位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加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五年来,区委先后召开79次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组织开展589场次各类宣讲,累计教育干部群众9万人次,被评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示范点”。抓好党内集中教育,着力推动从严治党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学习教育,区委开展“学准则、守条例、做表率”学习教育,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

  选贤任能,抓班子带队伍。高度重视区委常委会自身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与中央、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成为“六个过硬”的坚强领导集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廉为基、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选人用人公信力、干部群众认同度、干事创业精气神显著提升,“不谋私利、公而忘私、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成为广大干部的工作常态。五年来,共调整干部531人次,其中提拔113人次、交流240人次,特别是2014年以来调整干部383人次;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65名,提前两年半率先完成整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有力加强。

  凝心聚力,抓基层打基础。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全面抓、层层抓”,实行党建工作“三级联述联评联考”,严格落实党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制度,扎实开展党员活动日、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工作。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3个,完成56个村、社区活动场所达标建设,圆满完成乡镇党委和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两新”组织党的工作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建立健全村、社区经费正常增长机制,组织运转经费分别增长7.5万元、12.5万元,工作人员平均报酬分别增长1200元、1400元。在全省率先推行网上阳光村(居)务,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事务“晒”出来,截止目前发布各类信息83000余条,访问量108万人次,实现了群众与村(居)务的“零距离”接触,受到省委、市委的高度赞扬并在全市推广,省纪委把网上阳光村(居)务作为全省巡视整改工作亮点向中央第五巡视组作了汇报。

  去腐除疴,抓责任严惩处。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渎职”的理念,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一岗双责”的责任,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高度重视巡视整改工作,坚持做到巡视前即知即改、巡视中立行立改、巡视后全面整改,巡视反馈的26项整改任务、85条整改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受到了省委第一巡视组和市委的充分肯定。落实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突出主责主业,从严执纪问责,强化纪律规矩的刚性约束,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持抓早抓小抓细微,创造性地在全市率先推行廉政提醒谈话、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工作日志等制度,分4场举办了预防职务犯罪千人报告会,拍摄的专题警示教育片《最后一道防线》荣获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警示教育片《伤》被省纪委作为优秀警示教育片报送中纪委。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五年来,共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5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0人,其中开除党籍50人,移送司法机关16人。

  驰而不息,抓作风反“四风”。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有关规定,从区委常委做起,层层立标杆、做示范,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严肃查处了46名违反八项规定的党员干部,压缩“三公”经费支出2370万元、比例达53.4%,公共资源交易、财政预算管理、公车管理使用等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整治“四风”、“小四风”、“八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破除官场陋习、攻克顽症痼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紧盯“不严不实”的问题和具体表现,以严实促深入、以整改求成效,“严”和“实”成为干部内心坚守和行动自觉。突出问题导向,开展了“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吃空饷”等五个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抓好征地拆迁、涉法涉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饮水、用电等17项整治工作,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行为,解决自查问题2156件,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五年来,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既实现了质量效益的共同增长,更促进了城乡发展的互动融合。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区委处变不惊,保持定力,精准发力,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50亿元,达到209.2亿元,年均增长7%,是2010年的1.41倍;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2.72亿元,年均增长5.7%。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巩固提升传统商贸业,净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7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9家;积极培育“互联网+”、现代物流、楼宇经济等新兴业态,建成投用全市首个公共保税仓库,新增商务楼宇95万平方米,2015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7.6%,是2010年的1.77倍,年均增长12.6%,获批“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全省信息消费试点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建设安成经济开发区和淮南现代产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和综合服务设施17.5万平方米。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五年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8700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5家,建成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12个。全力以赴抓项目,累计实施重点项目450个,总投资1065亿元,其中省“861”计划项目49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6.1亿元,年均增长10.2%,总量是“十一五”时期的4.6倍。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城镇化率达97.16%。全力抓好征迁拆违工作,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具有田家庵特色的“三线并进、六环相扣、八项制度”工作模式,征迁拆违600余万平方米,供地2.8万亩,创造“六个最”、“三个无”和谐征迁新局面。稳步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湖滨村等13个项目改造完成,上郑地块、安成十字路口周边改造等14个项目步伐加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淮潘路、环山路等城市道路16条36公里,扎实推进商合杭高铁、206国道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整修改造小街小巷257条,新增公共停车位23600个。清理改造龙王沟、洞化截洪沟、前锋大涧沟等城市水系近50公里,城区防涝能力不断提升。大力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同步,治脏、治乱、治堵、治污并举,总投入4600万元,提前一年半基本完成柏园新村、龙湖小区等45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改造面积146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2万人,社会反响之大、评价之高远远超过预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建改造九上路等农村道路53条57公里,改造农村危房2560户。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全面完成政府机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制定区、镇(街道)及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效能持续提升。积极稳妥完成两轮行政区划调整,切实做好土地管理、住房保障、商事制度、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改革。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年来净增私营企业4131户、个体工商户12330户,分别达到7476户和20606户,是2010年的2.23倍和2.49倍,民营经济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2%,荣获“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引进362个项目,到位资金36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6个、到位资金256亿元。坚持创新驱动,高新技术和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数量均为“十一五”末的4.5倍以上,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拥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4家,累计申请专利10299件、授权6247件,均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以上,连续五年跻身全省市辖区“双十强”,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五年来,我们真情实意惠民生,既实现了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更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累计实施180项省市民生工程和97件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民生领域支出3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72%。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0499元、12420元,年均增长11.4%、14.5%,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突出精准扶贫,积极实施扶贫到户项目,从技术、项目、信息和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扶持就业创业,新增就业5.2万人,实现再就业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89万人次,参保率均在95%以上。加大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力度,发放低保金、救助金等社会保障资金3.7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2160元、1680元。保障性住房覆盖面不断扩大,开工新建保障性住房11491套,基本建成4211套,分配公租房、廉租房1873套。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妥善安置困难渔民793户。全面完成安成镇沿淮村等3个村安全饮水工程和石头埠村安全用电、淮化集团周边9个村企居用电分离改造,加快推进连岗村等3个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建、扩建9个农贸市场和103座公厕,群众饮水难、用电难、买菜难、如厕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累计投入16.5亿元,荣获“全省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地区”,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验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356万人次。人口计生服务持续优化,出生人口素质显著提升,荣获“全省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先进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举办群众文化活动620场次,建成群众文化活动场所205个,新增健身路径工程116个、农村社区书屋69个,荣获“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六城同创”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评选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好人146名,创建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美好小区等220个,跻身首届“全省文明城区”和第二届“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大力推进以“三线三边”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城乡一体化环卫保洁,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提升。深入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完成造林15000亩、四旁植树72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8.4%,被评为“全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先进集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一山三湖”综合治理。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关停“三高两低”企业156家,提前完成主要污染物“十二五”减排任务,全区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3%,通过省政府“十二五”节能目标考核。扎实开展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高效整治洞化截洪沟入淮排污口,取缔淮河河道非法堆砂场72处,拆除非法码头12座。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拆除燃煤锅炉199台,PM10低于省市下达目标18.75%,空气质量优良率90%以上。

  五年来,我们于法周延促治理,既实现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更加快了依法治区的历史进程。

  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成立五大办公室,开展“服务在社区,幸福在居民”创建活动,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强化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不断完善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实施群防群治“平安鸽”工程,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坚持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主动约访,加强教育、房地产等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解决信访问题800余件,化解信访积案131件,2015年荣获“全省信访工作责任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全省县区综合排名第九位。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应急体系、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铁腕整治安全隐患3000多处,其中国家和省市挂牌60处,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5年双下降,连续多年荣获“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制度体系扎紧筑牢。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突出重点、大胆创新、整体推进,着力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五年来,共“立改废”164项制度,其中新建《区委书记专题会议制度》等75项制度,完善《中共田家庵区委常委会议事规则》等43项制度,废止《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若干决定》等已被新规定涵盖或者替代的46项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思想。强化制度执行,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规变通、规避制度等行为,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意识日益增强。

  依法治区稳步推进。坚持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断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有力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党委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行政执法体制机制、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任务,积极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五年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62件、受援群众1500余人,提供法律咨询1.1万人次,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年来,我们总揽协调彰优势,既实现了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更凝聚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坚持巩固和发展党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区委坚持定期听取人大党组、政协党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先后召开全区人大工作会议、全区政协工作会议、纪念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5周年和纪念全国政协成立65周年学习座谈会,出台《关于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从制度上保障人大和政协职能作用的发挥。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保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作用。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始终坚持在重大问题上与人大、政协进行通报,在重大决策前,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高度重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共办理建议200件、提案455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加强党对人民武装和群团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对群团组织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人民团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悉心指导的结果,是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锐意改革、勇于担当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田家庵区委,向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和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治党为先。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强化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实践证明,只有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从严、干部管理从严、作风要求从严、组织建设从严、制度执行从严、惩贪治腐从严,不断提高从严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

  ——必须始终坚持担当争先。责重山岳,能者当之。五年来,我们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勇于担当,率先垂范,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敢想敢做、善做善成,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多年来未能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大事难事看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成就多大事业。我们必须直面难题,克难奋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突破,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攻克,在攻克难题中推进工作,在克服困难中集聚实力,在解决问题中惠及群众。

  ——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率先。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影响田家庵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实践证明,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当先。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五年来,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实践证明,谁能率先在改革上实现突破,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主动和未来。我们必须敢趟改革“深水区”,敢啃改革“硬骨头”,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持续增添发展新动力。

  ——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入民生领域,深入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利民、稳定安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实践证明,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凝万众之心,聚全民之力,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田家庵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纵观大势,现实性机遇叠加,田家庵大有可为。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安徽推进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强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振兴发展,有利于田家庵在更大范围扩大开放、深化协作、配置资源。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省、市加快调转促步伐,有利于田家庵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安徽推动合肥经济圈向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淮南市加快融入合肥都市圈,有利于田家庵全面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打造经济“升级版”。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复杂性和难度加大;新增建设用地不足,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要素成本越来越高;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新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相互交织、日益突出,整治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任务十分繁重,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全社会崇尚法治和依法办事的意识还不够强烈;一些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亟需加强,一些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对此,全区上下必须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发展意识、为民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识、争先进位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坚定信心、拉高标杆,突破瓶颈制约、补齐发展短板,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再上发展新台阶。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大力实施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确保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富裕、生态更加优美、政治更加清明的幸福美丽田家庵。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更加繁荣。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调转促取得重要进展,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5亿元,力争350亿元,年均增长8.5%以上,在全市争第一、全省争先进。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

  ——社会更加和谐。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法治田家庵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建成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畅通有序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体系,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民更加富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500元,年均增长8.2%,就业、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原则上2018年底完成现行标准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一个都不能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生态更加优美。“五化协同”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化水平提升,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

  ——政治更加清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加突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强有力,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

  建设幸福美丽田家庵,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突破,咬定目标,久久为功。

  (一)强化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区委是“一线指挥部”,基层党组织是“前沿指挥所”,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为建设幸福美丽田家庵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崇尚信仰高线。人无志向不立,党无信仰不兴。全面从严治党,首先就是要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化党内经常性教育,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以理论上的成熟促进政治上的坚定。要强化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尽心竭力解决好群众关注的饮水、行路、就医、上学、住房、社保等民生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守住浩然正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先锋形象。

  严守纪律底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严格遵守党章党规。认真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提升尊崇、敬畏、遵守党章党规的思想自觉,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和党性分析等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敢于揭短亮丑、真刀真枪、见筋见骨,不断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程序、按规则、按集体意志办事,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

  抓住“关键少数”。治国必先治党,治党首在治吏。要切实选好人用好人。按照好干部标准和“四不唯”要求,坚持从优化政治生态环境出发,坚持从加强班子建设出发,坚持从一线培养干部出发,切实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出来,把符合“三严三实”和“四有”要求的干部用起来,努力打造“六个过硬”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改进考核方法手段,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坚决防止“带病提拔”。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坚持“严是爱,宽是害”,强化日常管理监督,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严格落实干部廉政提醒谈话、诫勉、函询、工作日志、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夯实基层基础。基础牢则政权稳,基层治则天下安。要牢固树立抓基层打基础的鲜明导向,围绕“党建工作项目化、党组织职责具体化、党员工作任务化”三种模式,落实基层党建工作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三个清单”,全面落实基层党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党建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严把党员“入口关”,畅通“出口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扎实做好流动党员、企业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进一步强化组织功能,继续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要进一步强化工作保障,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一定三有”和社区“三有一化”政策,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深化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要坚持久久为功。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有关规定,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积小胜为大胜。要强化问题导向。密切关注“四风”新形式、新动向,精准聚焦、抓住要害,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坚决问责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的人和事。要形成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破立并举、查漏补缺、举一反三,努力构建科学规范、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要狠抓制度执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

  持续高压惩腐。腐败是侵蚀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反腐败是输不起也绝不能输的斗争,必须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持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时刻绷紧党风廉政建设这根弦,严格执行主体责任约谈、考核和述责述廉评议办法,真抓真管、常抓常管、严抓严管,扎实推进“四个全覆盖”,对腐败问题敢于亮剑,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对违纪行为敢于碰硬,切实形成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巡察作用。强化政治巡视,运用“四种形态”深化执纪问责,以“六大纪律”为尺子,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着力发现腐败、纪律、作风和选人用人方面的突出问题,更好地发挥巡察的治本作用。要对敷衍巡察整改、整改不力、拒不整改的,抓住典型、严肃问责。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依纪依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既坚决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凝聚各方力量。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全面加强统战工作,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和港澳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二)保持战略定力,着力构建五大发展体系

  1、以转型升级为核心,构建竞争力更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路径,抓好关键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创建、核心产品推广和“两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低碳改造,加强战略合作、兼并重组,促进化工、玻璃、建材等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入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开展质量标准提升行动,不断提高质量强区建设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加快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向专业化、高端化转变;加快发展教育医疗、体育健身、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向精细化、规模化转变。打造楼宇经济高地,建成万达广场、中环国际等一批“特色楼”、“亿元楼”。推进省级信息消费试点区建设,拓展信息服务业态,培育信息消费市场,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产业。抓好公共保税仓库的管理运营,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紧紧围绕“四大主线”,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围绕“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东”主线,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围绕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主线,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线,加大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资,加强水电路等生活性设施建设,推进农田水利等生产性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围绕发展农村新业态促进转型升级主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催生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以改革创新为关键,构建外向型更广的开放开发体系

  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坚持把调转促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抓手,统筹推进“五大任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巩固和扩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稳步推进“营改增”、所得税、消费税等税制改革。牢固树立现代金融意识,大力争取中央省市产业引导基金,积极构建“银政担”风险承担机制,充分发挥四宜城建公司、嘉元担保公司的杠杆作用,在公共领域加快发展特许经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建立政府、银行和企业合作机制,广泛与商业银行开展合作,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用足用活用好周期长、利息低的政策红利。

  下好创新驱动先手棋。坚持把创新驱动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加快把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强区优势,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实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建立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鼓励引导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

  抓好项目招商首要事。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的理念,坚持领导带头招商,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大力推进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提升招商引资层次和水平。紧紧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认真研究、主动跟踪上级政策投资导向,找准本地项目与上级政策、资金扶持的对接点,包装储备一批牵引性强、贡献率高、发展后劲足的项目,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重点“盘子”,切实做到项目对接精准、措施推进有力,形成“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梯次推进格局。进一步完善安成经济开发区、淮南现代产业园规划,加快“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安全稳定环境、生活舒适环境、降本增效环境,推动园区由速度效率向质量效益转变、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重转变。积极参与融入长江经济带、合肥都市圈等国家省市战略,加强合作交流、产业协作、互动联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3、以城市带动为龙头,构建融合度更高的城乡发展体系

  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坚持规划先行,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高起点、高水平编制沿淮河田家庵段规划,突出做好“绿”、“水”、“居”三篇文章,大力推进沿淮河经济带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服务民生、属地管理”的原则,紧紧围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旧房如何拆、项目如何批、工作如何抓”五大核心问题,保障资金、整合力量,倒排时序、倒逼进度,分步实施、强力推进,加快完成安成、上郑等1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龙湖明珠健康城等一批棚户区改造项目,真正达到改一片、成一片、促一片的效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设施,推进朝阳西路、安成十字路口周边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城乡农贸市场、花鸟鱼虫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打造国庆西路文化创意街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六城同创”,紧扣创建标准,把握创建节点,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以创促变,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深化城市管理,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到人,切实解决环境污染、空间拥挤、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持续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和城镇“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开展治理违法建设、违法用地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持续开展美好小区创建,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巩固改造成果。坚持源头治脏、专业保洁、全域覆盖、系统管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不断提升环境卫生保洁水平。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美丽乡镇、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统筹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曹庵镇、史院乡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推进曹庵镇宋王村、史院乡史院村等省级、市级中心村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以点为主”向“由点带面”的战略转换。鼓励各乡镇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秉赋,走“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发展路子,积极培育工业制造、商贸商务、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产业,推进特色化乡镇建设。

  4、以环境治理为重点,构建绿色化更明的生态文明体系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施一批重点减排项目和节能技改项目,推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

  持续强化环境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综合整治散状物料堆场、工业大气污染、城市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污染,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系统治理龙王沟、洞化截洪沟等城市水系,抓好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和两个园区、石头埠等污水处理站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突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巩固提升生态优势。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全面推进舜耕山生态修复与森林景观建设,加强十涧湖、瓦埠湖、石姚湾等湿地生态保育,建成曹岭湖等一批湿地公园。完善城市公园、带状游园、街头绿地和城区主次干道等绿化建设,提升城区绿化水平。继续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巩固植树造林成果,提高森林覆盖率。

  5、以普惠共享为根本,构建幸福感更强的社会保障体系

  多举措完善社会保障。大力实施“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行动计划,突出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加大教育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和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加快推进标准化大棚扶贫项目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城镇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工作。坚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切实做好未建开工、在建竣工、建成分配等工作,加快形成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大力度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投入、优先发展,树立“四种意识”,抓好“四种教育”,打造“四有教师”,推进教师无校籍管理和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建立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任期交流制度和聘任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医疗机构,加快推进朝阳医院扩建等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条件和服务能力。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全方位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做好“七五”普法工作,加快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秩序。加强和改进信访维稳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信访工作责任制,继续坚持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主动约访,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和行为。深化平安田家庵建设,进一步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群防群治“平安鸽”工程,开展公安、平安志愿者等“多位一体”治安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最大限度地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日常监管执法,全过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同志们,“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壮志,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略智慧,永葆政治定力,奋力创业创新,在建设幸福美丽田家庵征程上不断开拓新局面,努力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业绩!

 

在田家庵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田家庵区人民政府区长 梁立昌

2016年1月20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田家庵区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也是克难奋进、砥砺前行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城乡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五年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跨越200亿元大关,预计由“十一五”末的148.6亿元增加到216亿元,年均增长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7425元增加到39130元。三次产业比由2.2∶48.5∶49.3调整为2∶37.3∶60.7。财政收入由9.66亿元增加到12.72亿元,年均增长5.7%。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6.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6倍。商贸服务业提质提速,获批“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全省信息消费试点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工业发展蓄势储能,建成4平方公里现代产业园和安成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17.5万平方米。传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城郊农业做精做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全市县区领先位次。

  五年来,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后劲更加坚实。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财税、市场监管、公共卫生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共引进项目362个,到位资金360亿元。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私营经济主体数量达3.25万户,是“十一五”末的4.9倍,被评为“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和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数量均为“十一五”末的4.5倍以上,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申请专利1万余件,授权6244件,均占全市的2/3以上,连续五年跻身全省市辖区“双十强”,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五年来,建设管理协调并进,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城市化率达80%,高于全市11.8个百分点。城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完成征迁拆违600余万平方米,供地2.8万亩。保障性安居工程强力推进,完成旧城和棚户区改造11415户,农房、危房改造2560户。美好小区创建成效显著,高标准改造老旧小区32个。城乡通达能力明显提高,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4条18.4公里、农村生产生活道路53条57公里,整修改造小街小巷257条。新建改建菜市场9个。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专业保洁实现山北区域全覆盖。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取得实效,森林覆盖率达18.4%。荣获“全省首届文明城区”、“全省环保模范城区”称号。

  五年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坚持守底线、抓重点、促共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全力改善民生民计。累计民生投入近3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2%以上。连续5年实施省、市民生工程,落实97项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再就业4.4万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就业先进县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一五”末基本实现翻一番。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累计投入16.5亿元,新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所,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整体提升。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计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荣膺“全省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地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等荣誉称号,少儿舞蹈等文化艺术荣获国家和省级奖项20余项。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这一年,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始终保持转型升级发展定力,迎难而上、奋力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6亿元,增长5%;财政收入12.72亿元,略有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00元,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0元,增长9%。

  (一)经济运行稳中提质。围绕做大经济总量、提高质量效益,努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商贸服务业稳步发展。坚持一手抓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互联网+”孕育发展新活力。WIFI智慧城市、宽带无线专网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全市首个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基本建成公共保税仓库,引进北京英特华、安徽人物等电商企业4家,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初具规模。大海物流园建成运营,鑫海物流园二期、中石化淮南石油库项目快速推进。传统商贸继续壮大。金大地龙湖中心建成营业,金地环球港、中环国际广场、上品印象邦德街基本建成,汇金广场、银鹭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新开工商务楼宇面积28.5万平方米,竣工25.6万平方米。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7家、出口实绩企业4家。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增长8%。

  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配套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完成安成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启动现代产业园扩容升级计划,化解债务5000万元。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纳米云电子信息、信威通讯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机器人孵化创业园、年产2万吨生物柴油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增菲利普斯、华源矿机等高新技术企业7家。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亿元。

  城郊型农业初见成效。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清淤疏浚石姚湾新老中心沟16公里,新修生产路网6公里,新扩建农田水利工程3个。生态特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基本建成绿源、石姚湾等特色生态园6家,曹庵镇草莓蓝莓、安成镇石头埠萝卜、史院乡绿色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培育天惠肉食品、连氏牧业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新增淮畔大学生创业基地、久玖农业等特色生产基地3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家。

  (二)发展活力逐步释放。坚持改革引领、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增强。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山南三乡镇调整托管稳妥交接,曹庵镇、史院乡重属我区管辖,发展空间得以扩展。巩固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成果,整合组建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三证合一”、“先照后证”和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管理。税收征管改革成效初显,办税效率明显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推进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万达广场、浙大网新科技金融创新基地、胶原多肽产业化等高成长性项目,安徒生儿童广场、中影影院、八佰伴等知名品牌签约商务楼宇。全年引进项目5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到位资金66亿元;实际形成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77%。

  创新创业氛围渐浓。支持大众创业,注资1.3亿元,与市国资委合作,在全市率先成立嘉元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为中小微企业搭建融资担保平台;争取“专精特新”、“两化融合”等专项扶持资金200余万元;推荐小额担保贷款3664万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355人。新增私营企业1799家、个体工商户3142户。鼓励万众创新,培育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转化科研成果38项;申请专利2238件、授权1675件,分别占全市的75.2%、77.2%。新增淮南名牌产品2个。

  (三)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坚持高标准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生态化提升城市,城区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环境更趋优化。

  城乡建设在攻坚克难中取得新突破。坚持以征迁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全年完成征迁拆违80余万平方米,熟化净地1034亩。强力推进上郑广场地块征迁,已完成搬家1548户,占总户数的89.3%。园南村、皖淮社区、粮食三库等9个地块净地交付使用。按期完成淮舜南路和广场南路铁路下穿立交扩孔、姚家湾污水泵站等项目征迁,依法强制征收林场路昌成纸业等房屋20余处,有力保障市级重点工程建设。商合杭铁路、合淮路等10余个重点项目征迁加快推进。完成8条20米以下城区道路整修,建成九上路和4条8.2公里农村公路。

  市容村貌在城乡共治中展现新形象。深入开展美好小区创建,表彰命名11个美好小区。投入资金3100余万元,综合改造龙湖小区、建工大院等30个老旧小区,出台奖补政策,全面引入物业管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承办全市现场观摩会。投入1680余万元,力推城乡环卫一体化,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舜耕镇、安成镇环卫专业化保洁,山北区域农村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变;推进主城区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推广生活垃圾桶装车载直收直运模式,无害化处理水平不断提高;新建改建城乡公厕9座。持续开展市容整治,取缔规范各类摊点800余处,拆除大型户外违法广告20余处,清理私设道路障碍物300余处。

  生态质量在综合治理中有了新提高。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将城市水系纳入环卫日常统一保洁,清理淤泥垃圾4000余吨,水体质量明显改善;开展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清理船舶39艘。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拆除燃煤锅炉199台,清除散状物料堆场29处1000余亩,清理煤砂80余万吨,爆破拆除淮河连岗段非法码头12座;超额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任务;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扎实有效;新购大功率喷雾降尘车等机械设备,促进征迁拆违现场和夏季城区扬尘治理,区域PM10平均浓度低于上年29个百分点。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保障十涧湖等修复工程实施,高效完成洞化截洪沟入淮口修复整治,建成600米休闲景观带。植树造林3280亩,建成街头小型游园6个。

  (四)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在财政体制调整,上解支出增加,收支压力加大的困难形势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统筹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全年民生支出7.0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6%。

  民生实事做细做实。投入1.9亿元,实施省、市33项民生工程,五保供养等9项补助标准平均增长10%以上;新农合参保率达98%,城镇居民医保完成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率在全市居首,发放城乡低保等救助资金6052万元,保障救助22.1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1万人。抓好17件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沿淮等3个村、启动辛东、连岗、石头埠3个村自来水入户工程,完成石头埠村安全用电、淮化集团周边9个村企居用电分离改造,基本解决山北区域农村饮水用电安全问题;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妥善安置793户以船为家生产生活困难渔民;泉山临时菜市场建成投用,朝阳菜市场整治初见成效;在3个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强化住房保障,安成十字路口等1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快速推进,泉西公租房项目加快实施,货币化安置131套、开工新建2501套、公开采购1771套保障性住房,分配公租房、廉租房1641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501户。

  社区功能更加完善。坚持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完成58个村、社区服务用房达标工作,为每个社区新增服务群众经费10万元,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10名,村和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大幅提高。网上“阳光村(居)务”监督平台实现全覆盖,基层民主管理深入推进,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试点建设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一站通”平台,基本实现民政、司法等8个部门间数据共享,社区服务更加规范、高效、便捷。圆满完成城市社区第三次换届选举。

  社会环境安定有序。开展“天网”、“守护平安”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犯罪活动,初步建成“5分钟快速处警圈”。加强应急管理,修订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8部专项预案,开展应急演练36场次,稳妥应对“6•29”城区内涝抢险救灾工作;启动防汛预案四级应急响应,安全平稳度过淮河主汛期。紧抓安全生产不放松,完成东城市场等6处市级挂牌重大消防隐患整改,取缔非法工业作坊31家,捣毁生产机器90余台,创建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1家,荣获全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第一名。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和信访法治化建设,围绕教育、房地产等重点领域,接待来访群众215批次,化解信访案件129件,信访形势总体平稳。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年投入3.36亿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成投用洞山中学东校区,基本完成洞山中学西校区二期扩建,整合重组市二十六中与泉山中学、田十七小与田十六小教育资源,大幅改善农村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公开招聘教师120名,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验收。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07场,建成区文化馆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6个,修复健身场所100处。医疗卫生事业规范发展,取缔非法行医10户,完成朝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办公助改革试点,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36.7万人次。

  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4人入选国家、省、市道德模范和好人榜。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开展“铸盾-2015”国防动员演练,国防动员应急应战能力进一步提高。双拥共建、计划生育、民族、宗教、物价、档案、妇女儿童、残疾人、地方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推动发展、服务民生能力持续增强。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实效。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开展专题研讨9次,查找问题70余个。突出立行立改,整改问题58个,全面完成2014年度保障性住房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开展土地管理领域专项整治,整改批而未供、闲置土地2100余亩,整治违法用地280余亩。强化制度约束,修订完善制度13个,严格执行工作日志、联系群众工作台账等制度。弘扬不谋私利、公而忘私、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征迁精神,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更加高涨,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第一名。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件、政协委员提案75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完成区和乡镇、街道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编制,梳理区级权力事项1358项、乡镇207项、街道95项,确定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运行。制定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开展集体学法9次。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开展部门主要负责人在线访谈活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六五”普法成效显著。

  廉政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注重抓早抓小,坚持廉政提醒谈话制度,深化廉政文化“六进”活动,龙泉街道南岭社区被命名为省级“廉政文化进社区示范点”。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审计监督,对248个项目进行标前预审、跟踪审计和决算审计,核减金额1358万元。严格公务接待管理,完成公务用车改革,一般公务车辆减少69%,“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2%。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经受了严峻考验,战胜了诸多困难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为“十三五”时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优,现代服务业占比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缓慢,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城市建设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征迁拆违仍需加快进度,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信访维稳压力增大;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增收节支困难加剧;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加压奋进,履职尽责,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区传统的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难度加大。但机遇大于挑战,全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4105”行动计划,推进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坚持“1235”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合肥都市圈等区域发展战略,为我区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作为主城区,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加快集聚,发展空间得以拓展,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在此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优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危中寻机,难中求进,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贯彻落实“1235”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突出抓好“五大任务”,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打造现代商贸服务业大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城郊型农业特色区和宜居宜业现代主城区,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的幸福美丽田家庵,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5亿元,力争350亿元,年均增长8.5%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6万元。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9.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500元,年均增长8.2%。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2%。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任务,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创新发展积聚增长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将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社会创新提升“六大工程”,增强“六大能力”,力推新兴产业提速升级、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和要素保障,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打通从新技术到新产业的发展通道,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二是以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能。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将努力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突出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型”、“对外开放型”、“主体农业型”发展定位,加快安成镇、舜耕镇、曹庵镇、史院乡区域化、差异化、特色化、一体化发展。突出城乡协调发展,加快主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推进美丽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六城同创”,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以绿色发展构筑生态文明。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严守环保准入门槛,支持绿色清洁生产,促进传统行业绿色改造。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有序推进淮河岸线和瓦埠湖、十涧湖等湿地保护利用。到2020年,空气质量等主要环保指标在全省市辖区中位居前列,森林覆盖率达到22%。弘扬绿色文化,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是以开放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开放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始终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市场监管、财税、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坚持合作共赢,抢抓长江经济带、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等重大开放机遇,主动融入合肥都市圈建设,积极参与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振兴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高效推进招商引资。到2020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引进内资100亿元以上。

  五是以共享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共享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不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完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就业质量,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在全市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财政收入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立足提升质量效益,推进商贸服务业优化升级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大力实施服务业提质提速工程,不断提升整体规模、发展层次、辐射能力。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

  一是集聚发展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发挥公共保税仓库带动作用,培育壮大安徽人物等跨境电商企业,加快推进英特华、易商通等电商孵化平台建设,吸引更多中小电商企业入驻,打造特色鲜明、产业链清晰、服务体系完善的电子商务集聚区。鼓励大型零售企业、专业市场、生产企业开办网上商城,支持中小零售企业与电商平台资源整合,促进线上线下交易融合互动。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业态。发展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态,建成中石化淮南石油库项目,加快建设鑫海物流二期工程、科技金融创新基地等项目。发展教育培训、文化创意、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态,加快国庆西路文化创意街区、龙湖明珠健康城等项目建设。

  三是做精做优传统商贸服务业。推动商贸、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业精细化、特色化发展,促进消费方式转变。精心打造龙湖路、朝阳中路、学院路等核心商圈,大力培育国庆西路、洞山东路、朝阳东路等新兴商业区,改造提升淮舜北路、香港街、东城市场周边等老城商业区。建成银鹭广场、汇金广场、金豪SOHO等项目,基本建成万城广场、永安国际城等特色街区,开工建设万达广场、仁爱天鹅湾等项目。全年新增商务楼宇建设面积30万平方米。

  第二,立足壮大规模实力,推进工业经济优化升级

  坚持“产城融合、创新驱动、集群发展”,加快园区经济转型升级和传统产业改造,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一是夯实园区发展平台。实施现代产业园扩容升级计划,申报市高新技术区“园中园”,完成总体规划修编;与市产业发展集团合作,探索共建共营发展模式。推进安成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盘活淮化周边工业地块,提高标准化厂房产出效益。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现代产业园和安成经济开发区南北呼应、优势互补,依托市高新技术区,积极打造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扶持壮大三正集团、鑫宏机械等成长性企业,建成投产胶原多肽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金光神特种电缆、环保设备产业园、泉润环保科技等项目建设,促进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环保等产业提速发展。

  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蓝天科技、景峰玻璃等重点企业加快生产流程再造和技术更新。引导煤电化工配套产业转型发展,鼓励顺辉锚固等企业加快产品更新,促进多元发展。扶持发强玻璃、清雅工贸等出口型企业做大做强,开工建设达利园食品包装等项目。

  第三,立足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按照近郊都市化、远郊产业化发展定位,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一是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农村电网、路网、管网配套建设,完成庞岗电灌站综合改造,实施庞岗中型灌区节水配套工程,扩挖清淤塘坝5口、灌溉沟渠6条。推广设施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10项新技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业金融服务。引导农村土地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集聚,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2家。

  二是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集生态保护、农事体验、旅游度假功能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建成梦滋梦生物科技园,加快玫瑰种植园、蓝海生态园等系列项目建设。壮大曹庵草莓蓝莓、史院西瓜甜瓜、石头埠萝卜和梅花鹿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草莓标准化生产基地500亩、规模化养殖场2家。

  三是创新农业营销模式。推进“农超对接”,推广农业物联网等新技术运用,发展网络农电商等新型销售模式,提高特色农产品销售效益。发挥王郢米面、益农瓜果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经营水平,龙头企业产业化产值增长10%以上。

  第四,坚持开放创新,增强优化升级动能

  坚持以改革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以项目引进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不断增强转型升级发展源动力。

  一是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健全“宽进严管”体制。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促进依法治税,便民办税;鼓励税务、金融机构开展“税融通”业务。推进“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改革,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农村系列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二是突出抓好招商第一要事。突出目标管理,明确奖惩措施,强化经费保障,落实领导带队招商机制,细化乡镇、街道和部门招商主体责任。突出招商队伍建设,加强招商业务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懂政策、会推介、善洽谈的招商专业人才。突出招商实效,增强项目跟踪敏锐性,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一对一”定向招商,切实提高招商精准度和成功率。力争全年引进内资增长10%以上。

  三是持续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坚持重点项目领导联系推进制度,强化要素保障和项目审批服务,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征迁建设,争取全年新开工项目35个、竣工项目20个、储备项目50个。强化政策扶持,对接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推动经济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发展难题。推进发展环境综合治理,努力为投资创业营造务实廉洁的政务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是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落实科技创新各类奖励政策,鼓励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引进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5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个,专利授权1200件以上。落实“创业淮南”行动计划,发挥嘉元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撬动作用,运用好上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创业扶持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建设,鼓励更多“凤还巢”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2870户、私营企业1650家,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以上。培育安徽名牌产品1个、淮南名牌产品2个。

  第五,推进“六城同创”,提高城乡发展水平

  贯彻落实“一个尊重、五个统筹”要求,协调推进文明城区、卫生城区、创新型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区、森林城区和智慧城区创建,加快建设生态良好、文明和谐、科技先进、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区。

  一是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聚力征迁拆违,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完善城市交通布局,保障商合杭铁路、合淮路、朝阳西路、安成十字路口周边道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城市内涵提升式发展,谋划滨河老城区、城中村和新建主干道周边改造,启动青丰砖厂周边、淮化周边地块改造,加快推进上郑广场等1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继续开展美好小区创建,综合改造13个老旧小区,落实物业管理奖补政策,健全后续管理机制。建成泉山菜市场,推进舜耕、朝阳等菜市场建设整治。

  二是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创新改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持续开展“三线三边”综合整治,疏堵结合抓好菜市场、流动摊点、夜市排档、占道经营、车辆违停综合治理。坚持源头治脏、专业保洁、全域覆盖、系统管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促进环卫专业保洁区域全覆盖。继续实施环卫延伸工程,促进城市水系、小街小巷、无物管小区环卫保洁“无死角”。持续扩大生活垃圾直收直运范围。消灭城区旱厕。全力抓好土地管理领域专项整治,加大闲置土地、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严肃查处新增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公共文明指数。

  三是推进美丽村镇建设。加快美丽乡镇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独具特色、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特色小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曹庵镇宋王村、史院乡史院村中心村改造。升级改造县乡公路3.4公里,新增延伸村道6条6.4公里,绿化亮化农村公路12条19.4公里,整修生产生活道路3条4.7公里,完成曹庵镇供水管网改造。开展自然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实施曹庵镇、史院乡环卫保洁市场化管理,努力打造农村居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四是加强城乡生态建设。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划定生态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性基本农田,合理确定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加强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龙王沟、洞化截洪沟等城市水系,开工建设两个工业园区和石头埠污水处理站3个环保项目,保障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曹岭湖、十涧湖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整治散状物料堆场、工业大气污染、城市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污染,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植树造林1200亩以上,新增改造绿地95万平方米。

  五是创新改进社会治理。加强社区建设,完成剩余13个村、社区服务用房达标工作,推进社区人力资源统筹管理,推广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一站通”平台应用,深化和拓展网上“阳光村(居)务”监督平台,提高基层自治和便民服务水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群防群治“平安鸽”工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突出抓好教育、征迁、房地产等重点领域信访积案化解,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坚持依法治安,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加强应急管理,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第六,致力民生改善,共建共享公共服务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持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开展“两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脱贫行动,细化分解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造血与输血并举、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实施“三大脱贫攻坚工程”和“四大扶贫行动计划”。全年实现700名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力争2017年底全区2200余名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2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二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优先安排民生资金,全面落实省、市民生工程项目,办好18件区级民生实事。加强住房保障,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房建设,基本建成泉西公租房项目,抓好公租房、廉租房分配和租赁补贴发放。加强就业保障,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再就业7000人。深入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做好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切实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

  三是发展优质均衡教育。巩固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创建成果,努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完成洞山中学西校区三期扩建、十六小西校区配套工程。改善山南区域农村办学条件,提升标准化学校建设水平。强化学校管理,加大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力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批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公开招聘一批高素质专业教师。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加大民办学校引导、扶持、监管力度,规范办学行为。

  四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公办卫生机构全面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抓好12类45项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加强医疗市场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四员”职责,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鼓励社会资本规范有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企业,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推进龙湖银康健康养老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五是发展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进少儿艺术特色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成果展示及文化惠民活动,组织群众文艺汇演100场以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建一批健身路径和农民健身广场。启动实施“七五”普法,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共建和军民融合发展,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协调发展民族、宗教、档案、物价、妇女儿童、残疾人、地方志等各项事业。

  第七,力践“三严三实”,建设高效法治廉洁政府

  始终坚持“四个自觉”,努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担当过硬、廉洁过硬、团结过硬的干部队伍,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区委领导,依法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区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严格执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确保“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和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全面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强化干部队伍法律知识培训,增强规则意识和程序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行政服务水平。

  二是弘扬为民务实作风。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落实联系服务群众台账、问题清单库管理等各项制度,针对群众关心的入学就医、就业保障、城市管理等热点难点,办好一批为民实事,解决一批突出问题。不断强化效能建设,严格目标考核,坚决整治懒政怠政,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大力弘扬干事创业精神,努力增强干部队伍谋政履职的责任意识、攻坚克难的担当意识、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苦干实干的奉献意识,凝聚发展精气神。

  三是恪守廉洁自律准则。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决实行“一案双查”,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问题整改,跟进扎牢制度笼子,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强化审计监督,全面推行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倡俭治奢,严禁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巩固公车改革成果。

  各位代表!今天的田家庵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我们加快发展的决心,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创新实干,励精图治、戮力前行,为建设幸福美丽田家庵、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