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工作 建言献策 专题调研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 > 专题调研
关于“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05-18 17:54:08     来源:政协办
   打印   字号:  

  为提升我区集团化办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优质发展,按照《2022年度政协重点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活动计划》和《区政协“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界别协商会工作方案》,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相关区直部门,深入我区幼儿园、中小学开展调查研究,围绕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化升级区域资源配置,整体提升我区基础教育发展质量等,多次进行座谈交流,取得了较好的调研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田家庵区集团化办学基本情况

  为促进区域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工作,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基础和现状,制定《田家庵区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案》,坚持“优质辐射”“共同进步”“特色发展”三个原则,以“孵化”“融合”“裂变”三种模式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目前,田家庵区已有田一幼、田二幼、田五幼、田十五小、田十六小、田十八小、洞山中学、龙湖中学8个教育集团,覆盖了30所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成员校规模占比为69.7%,较好实现了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

  二、田家庵区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

  (一)集团管理机制滞后,集团组织松散

  集团化办学组织架构松散,各成员校集团化办学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实行宏观上的指导,学校间协调发展权责不明晰,在人事编制补充、经费保障支持、绩效考核激励等方面缺乏长效机制,持久发展动力不足。集团内部缺乏统一的组织机构保障,政府、核心校、成员校的三方权责没有明确的规定。各校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师交流等方面难以达到深层次的融入互补。

  (二)削峰填谷现象严重,优质师资稀释

  一是优秀管理人才、办学资金、优秀的师资力量等优质教育资源有限,我区教师结构性缺编和老年化严重,初步估算缺编600人左右,导致教育资源更加缺乏。二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形成是缓慢的,培育优质的管理资源和教师资源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和学习,就会产生优质教育资源的增长量与供求量不匹配的现象。核心校如只是一味地向成员校“输血”,而不注重引领成员校“造血”,将面临资源供给不足和优质师资输出的双重压力。

  (三)均衡发展缺乏动力,资源差距较大

  目前,我区集团化办学的重点是城区内学校,没有向乡村学校延伸,城乡发展之间存在壁垒,造成了城镇超大学校超大班额与农村村小教学点微校微班的矛盾。一方面,农村微校微班教师很难调配,优秀教师下不去也留不住,教育教学质量上不去,学校越办越弱;另一方面,城镇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愈演愈烈,社会满意度低。城区内优质教育资源没有辐射农村地区,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四)办学同质倾向突出,学校缺乏特色

  集团化办学一般是以一所名校为核心校,带动集团内各所学校的共同发展。核心学校具有较为健全的管理机制、办学理念、优秀师资以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具有示范辐射的作用。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其他学校也在学习、模仿核心学校,并向其看齐、靠近,最终被核心学校同质化。同时,成员学校与核心学校相比,自循环生长能力比较差,在“名校效应”的背景下,加剧了发展模式同质的倾向。

  三、田家庵区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集团化办学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我区应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富集优势,制订一系列集团管理制度、形成一种集团管理文化、培养一批优秀教师、辐射一批薄弱学校、提升并完善集团管理经验,着力构建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牵住管理“牛鼻子”,运行模式多元建构

  探索半紧密型的组建模式,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与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决策机制上遵循“宏观管理、微观自主”的原则,宏观上,由集团对各成员校的资源进行调整优化,以促进集团内各成员校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微观上,集团下放招生权、干部任免权等到各成员校,使之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规范学校考核评比,既关注核心学校支持力度,又关注成员校的提升实效,可以参考《芜湖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制定相关考评办法,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资源共享、教学质量、创新特色”等5个方面,对教育集团进行考核评估,结合考核结果确定集团化办学考核等级,给予相应资金激励,推动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

  (二)打出配置“组合拳”,优质师资多维交叉

  强化师资保障,积极争取市编制部门支持,建立教师“周转池”,摸清紧缺学科教师需求,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有序组织实施人才招聘工作,补充新鲜“血液”。探索集团内新招聘教师在核心校接受为期1至2年“首站式培育”的模式,让集团教师专业成长快起来。建立集团内人才储备和交流机制,在师资配备上实行柔性流动,在教师人事关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流动到其它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经验的分享、推广和创造。开展全方位人才培养工程,以名师工作室为契机,以学历进修、岗位培养、专业提升为抓手,迅速培养引进一批管理人才、骨干教师和高端人才。校际之间可以联合开发课程、合作开展教学研究与设计活动,激活集团“整体造血”机能。

  (三)把稳公平“定盘星”,教育资源多向辐射

  教育集团要围绕“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进共融”开展合作,将核心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特色校园文化辐射其他薄弱校区,进行“嫁接”和优化,实现集团校内部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持续缩小核心校与成员校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距,有效化解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实施“核心校+农村校”模式,积极支持中心城区的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进行实质性合作办学、集团办学,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活动,逐步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引领农村学校发展,促进农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推动农村地区孩子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确保“上好学”。

  (四)筑牢文化“压舱石”,品牌文化多方融合

  要遵循“统一性、差异性、自主性、联动性”原则,以文化互助为理念,进行融合发展。尊重保护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传统特色课程和优势品牌项目,根据各成员校发展历史、发展定位、办学理念、文化特色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不同,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之上融入集团元素,使集团成员校与核心校的品牌文化有效融合,发挥品牌的协同放大效应。各成员校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名校的办学模式,在接受新鲜“文化血液”输入的同时重视自身“造血”功能的养成,核心校要精准指导、重点帮扶、帮助成员校挖掘自身特色,突出“一校一品”,在实现集团整体优质化的同时进行相对独立的发展,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

  关闭页面
版权所有:政协田家庵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