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意味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为推动我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按照《2021年度政协重点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活动计划》和《区政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协商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区政协组织相关部门和部分政协委员赴六安市金寨县、霍邱县、霍山县等地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智慧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进行座谈交流。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突出。田家庵区委区政府聚焦“六个精准”,推进“三个落实”,在对标对表抓落实的基础上,着力在产业、住房、健康等领域出实招,推动脱贫攻坚质量高、可持续。尹祠村、涧坝村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完成贫困村出列任务,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3户1954人如期高质量实现脱贫目标。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由建档立卡时的2152元增加到2020年的11625元,年均增幅23.6%。二是强化乡村振兴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中共田家庵区委田家庵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田发﹝2021﹞12号),编制修订《田家庵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田家庵区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4个乡镇、村均成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室,省第八批乡村振兴工作队选派干部已全面驻村开展工作。三是持续做好有效衔接工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不返贫不致贫。大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行动、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农村生态保护提升行动、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强化“五项政策衔接”(财政投入政策衔接、金融服务政策衔接、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土地支持政策衔接、社会帮扶政策衔接),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安排区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016万元,精准用于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政策,进一步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村民参与程度有待提升。受村民教育程度低和经济条件的影响,部分村民对乡村振兴只是字面理解,而不知道其中的精髓,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还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进程需进一步加快。一二三联动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不够。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有待改善。乡村道路建设投入不足。2021年全区四好农村路建设投入不足300万元,扩面延伸工程1公里,大中修养护工程4.4公里。部分乡村干部没有真正把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到建设生态、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的目标要求上来,重视程度不高,工作主动性不强。部分群众家园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不强,农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没有扭转。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五是农村技能人才有待培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农业生产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阶段,在现代化农业推广、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等领域急需高水平的农业技术人才融入进来,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农业。而基层农技人员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员队伍年龄老化,制约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意见和建议
(一)聚焦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202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一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坚持和完善党组织实施有效领导,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社会治理、团结凝聚民心、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二是提升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战斗力。将脱贫攻坚期间向村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产业扶贫指导员、帮扶干部等工作力量整合过渡到乡村振兴上来,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三是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依托党校、高校以及远程教育平台等渠道,通过“菜单式”培训,把政治理论、政策解读、党务知识、实用技术等内容传授给农村党员,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和能力。
(二)聚焦产业兴农,筑牢乡村振兴经济底座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一是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利用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打造“一镇一品”、培育“一村一社”、扶持“一户ー业”,把农业品牌建设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抓好标准完善和协同管理,充分发挥品牌的示范带动。二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运用电商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多种多样的绿色农业休闲康养产业。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编制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选准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符合本村实际的集体经济;统筹好各部门涉农资金,优选村级经济扶持项目,集中资金进行扶持;鼓励村集体将财政支持资金投入所形成的资产、村集体自有资源资产等,通过租赁转包、作价入股等方式,引入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三)聚焦生态治理,找准乡村振兴支撑点
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福祉、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要始终把这一工作当作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推动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合理设定农村生态环境考核指标,健全乡村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对破坏乡村生态环境行为的惩治力度;实行河湖保护管理责任制,开展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加快实现“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目标。三是抓好环境污染治理。实行农作物秸秆禁烧常态化监管,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目标;坚持减量与增效并重,实施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完善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等基础设施,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产生量和环境排放量。
(四)聚焦文化建设,注入乡村振兴活的灵魂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乡风的滋养,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之魂,实施精神文明塑魂传承工程,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抓好各类精神文明创建典型引领。以户为抓手、以村委为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自觉抵制和劝诫不文明现象行为,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乡村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打通乡村文脉的创新性传承和转化路径,持续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农耕文明,推进家规家训和家风建设,形成人心向善、积极向上、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三是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充分利用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文化+旅游”“文化+产品”“文化+科技”等文化产业,走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
(五)聚焦人才培养,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一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用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农业各领域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去;建立适应农村各类产业发展的专家人才库,鼓励人才下基层,在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二是优化村干部人才梯队培育和选拔模式。注重发挥资深村干部的“传帮带”作用,扩充村干部后备人才库,吸引有志青年加入村干部队伍,加强对村干部人才的培养,提升村干部薪资待遇水平,提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力度。通过出台政策措施,吸引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成功的本土企业家、退伍战士等回乡发展产业;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乡村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