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工作 建言献策 专题调研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 > 专题调研
打造淮河岸线亮丽明珠 绘就乡村振兴时代画卷
时间:2022-03-14 17:39:56     来源:政协办
   打印   字号:  

  近年来,随着淮河岸线整治的推进、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重新擦亮淮河岸线上的“明珠”,推动沿淮岸线地区的乡村振兴,是摆在当前田家庵区的新任务。调研组对淮河田家庵段岸线整治工作和周边乡村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淮河自西向东由安成镇石头埠村进入田家庵,由舜耕镇下陶社区流出区境,岸线长14.8公里,流经安成、舜耕两个镇和淮滨、田东两个街道共16个村居,分别由十涧湖、石姚湾、小岛和下陶湾组成,沿淮有湾地约2.5万亩、滩涂地1万余亩。十涧湖位于田家庵区西部与谢家集区交界处,区域面积1013.91公顷,其中水面及湿地547公顷,在市区具有优越地理位置,生态作用明显,景观价值高,是维持淮南市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区域。石姚湾位于淮河田家庵段南侧,地跨安成镇、舜耕镇,区位优越、生态良好,沟塘水渠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是田家庵区沿淮岸线的生态长廊,湾内有2万亩可用土地。北部城市圈堤外侧有近700亩的滩涂地,俗称小岛,沿淮河主干道约1.1公里,东侧、南侧紧临老城区,是连接城市内湖及滨河景观的重要纽带,在此处种植了苗木,修建了足球场、乒乓球台等全民健身设施。下陶湾良种示范区有“天然菜库”之称,面积约1100亩,地势平坦,沙质土壤,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有西红柿、甘蓝、大白菜、黄心乌等蔬菜品种。每年向本地及周边外省市提供新鲜蔬菜900万公斤以上,为田家庵区“菜篮子”工程提供了坚强保障。

  近年来,田家庵区制定了《田家庵区城郊精品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配套出台《关于印发田家庵区促进城郊精品农业发展政策实施意见的通知》,在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沿淮岸线投资发展精品特色农业。通过新建生产道路、修建排水沟闸、排涝站、清淤灌溉沟渠等,进一步畅通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为做好沿淮岸线农业发展生产打下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雨污分流不够完善。十涧湖流域的排水体制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形成完善的市政排水系统,只建有部分排水沟渠,排水体制为合流制,包括石头埠村、连岗村、上郭社区、辛东社区4个行政村居及旺泉公学、淮南联合大学等片区,大部分生活污水以散排或化粪池出水的形式汇入辛东大沟、上郭大沟水系,少量污水汇入连岗村、石头埠村小型支流,最终均直接进入十涧湖,流入湖内的污水日益增多,对湖水水质产生影响。

  二是洪涝灾害影响较大。石姚湾和下陶湾地理位置尴尬,位于新老坝堤之间,每年汛期既要防内涝,还要防外汛。其中石姚湾东西狭长,地势平缓,沟渠较窄,水系贯通性差,渠系阻塞严重,无法满足排涝要求,同时田家庵西部城区汇水均进入石姚湾,通过排涝站提升入淮,一遇大雨或暴雨,时常发生洪涝灾害,经常造成万亩受淹,导致湾内土地利用率极低,大部分土地都撂荒。下陶湾蔬菜基地濒临淮河,且地势低洼,生产道路及种植规模已远远跟不上现代化的种植模式,加之蔬菜基地年久失修,沟渠老旧淤堵,如遇暴雨及淮河水位上涨极易发生内涝和洪涝灾害,造成居民经济受损。

  三是开发利用进展不快。小岛地区处于淮河堤坝内河漫滩,是连接城市内湖及滨河景观的重要纽带,建设后可以丰富周边人群的亲水需求,提升城市滨水景观形象。现建设的小岛体生态育公园占地面积约220亩,拟建设包含笼式篮球场、笼式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健身步道、乒乓球、博弈场所、市民日常健身器材等,但现在大部分区域尚未合理修缮利用。

  四是新兴业态培育不够。下陶湾农业生产以蔬菜种植为主,产业结构类型单一,产业链延伸不足,新型业态培育不够。电子商务手段运用不充分,农村电商发展滞后,有很大一部分群体不懂、不会、不用电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线下自产自销模式。石姚湾和下陶湾周边农家乐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不高。

  三、意见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优做强乡村产业是远离贫困的长久之计。要依托濒临淮河的自然条件,发展特色种植业,致力于打造本地区的农产品品牌,提升产业价值。不断推进农业与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康养服务业等高度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条。以水资源环境的优化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一)高起点谋划

  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充分借鉴发达城市成功经验,坚持岸线整治与产业发展协调共进,推动淮河岸线整治工作由治脏治乱、治砂治水,提升到美化绿化、休闲旅游、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的层面。呼吁上级机关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如将潘集区高皇镇划归田家庵区,促进淮河两岸统筹协调发展。立足休闲化、度假化、产业化发展思路,真正把淮河沿岸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长廊。

  (二)高质量协同

  要将淮河岸线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摆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争取市级层面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牵头部门和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任务,为岸线整治与生态修复提供有力组织保障。环保、发改、林业、自规、水利、农业、文旅等部门协同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沿淮生态屏障建设、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农业产业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加强与沿淮河各城市间分工合作和协同发展,推进交通链接、产业融合、功能互补、生态共建。把握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国家战略政策机遇,围绕重点领域补短板、增强发展新动能,深入谋划一批生态环保、基础设施、产业创新、乡村振兴、城镇建设、开放合作类重大项目,以项目建设争取政策支持、吸引资金投入,推进由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高标准实施

  结合田家庵区实际,采取“彩带串珠”的思路,突出“一带四珠”的特色,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打造沿淮产业经济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示范点,推动建成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绿色发展的淮河岸线。

  1、关于“一带”:建议大手笔推进淮河城市圈堤生态大道建设。由于历史原因,淮河城市圈堤与城中村、老居民区紧密相连,甚至房屋建到大堤之上,无论从防洪设施要求上讲,还是从市政建设、城市形象上讲,均是城市之痛。建议沿淮河城市圈堤,自广场北路至淮上淮河大桥,贯穿整个北部城区,建设六车道生态大道。打造滨水淮南,实现规模化、高品质的城市更新。淮南建市时间长,老城区面积大,仅沿淮老城区的规模就不少于20平方公里,老城区改造和城市更新难度大。多年来,国庆路以北棚户区改造均是零打碎敲,政府拿不出来大钱,社会资金也不愿投入,主要原因是没有突破口,沿淮大堤脏乱差、档次低,市政路网、滨水景观、文化娱乐等各种配套均跟不上。但若建成生态大道,淮河岸线就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则沿淮的城中村、棚户区以及造纸厂、电厂等工业企业的改造就会成为香饽饽,加之老城区医疗、教育基础较好,可以迅速拉开老城区大规模改造的序幕,落实国家城市更新的要求,从而带动沿淮岸线乡村的发展。

  2、关于“四珠”:

  旅游产业与农业具备高度的融合性、交叉性,农旅融合可以有效打破彼此的边界禁锢,资源相互有效利用,产生1+1>2的经济效益。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效融合,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让淮河岸线上的四颗“明珠”熠熠生辉。

  一是提升十涧湖湿地保护区品质。建设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推进十涧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将入户污水管网覆盖连岗村、石头埠村全村、辛东社区、上郭社区、淮南西站等未被市政工程包含区域,通过提升泵站将污水注入十涧湖路、泉山路污水主管网,并实施沟体清淤、岸坡整治、景观提升、生态修复、周边基础设施升级等工程,推动十涧湖水质改善。通过流转十涧湖周边土地,建设集农作物种植、水产畜禽养殖、康养康复、观光旅游、体验采摘等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提升十涧湖湿地保护区品质,带动增收致富。

  二是推动石姚湾农旅产业融合。石姚湾内耕田保护,开发难度大。石姚湾除最西部的1000余亩一般农用地外,其余均为永久基本农田,连设施农业、养殖用地都受限制,开发利用的空间极小。建议向上级部门适度调整湾内土地性质,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我区实施石姚湾生态修复工程。制定石姚湾土地利用整体规划,推动东岛、西岛、姚北沙场的生态修复,通过水利整修、道路提升、景观改造,使之路相通、渠相连、景相接,建设以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为主的城市湿地,将石姚湾打造成主城区的大菜园、大花园、大公园。同时利用石姚湾地在城边的优势,探索打造共享农场、共享农庄,将一块地划分为若干份,以每年缴纳一定认领费的形式租给城市居民,由他们当农场主,并提供农具和农业技术支持,根据季节的不同指导种植不同的蔬菜和粮食,也可以付费委托当地农民负责日常管护,既能丰富市民生活,又能带动农民增收。

  三是打造淮河小岛生态公园。建议将小岛区域建设成为淮河外滩湿地公园,与一堤之隔的龙湖公园一起成为淮河岸线最美丽节点。淮河小岛生态公园可以依据区域内水系及道路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生态康乐、全民体育及滨水休闲板块,以东西主干路为主线串联公园各景观节点,形成空间上的有机联系,在低洼地开挖大面积水域,建设水景乐园,体现公园特有的湿地及滨水特色,同时满足河道泄洪需要。淮河湿地公园的建设必将极大丰富与之一堤之隔的周边群众室外休闲娱乐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四是建设下陶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议规划建设下陶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市民休闲娱乐“后花园”。加快推进蔬菜基地道路和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建设,形成农田水利、电网、道路等生产条件更加便利,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发挥地在城郊的优势,按照“服务城市、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思路,科学编制下陶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以城市需求为导向,发展农村电商、农事体验、文化教育、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推动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发展。把线下蔬菜瓜果采摘、品尝、销售与线上直播带货、网红打卡、抖音宣传等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主导农产品,提升地方农产品品牌效应。以农村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和乡土文化为基础,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打造田园综合体、精品民宿和各类主题的研学游基地。

  

  关闭页面
版权所有:政协田家庵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