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工作 建言献策 专题调研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 > 专题调研
关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的主题发言
时间:2021-01-28 17:17:46     来源:政协办
   打印   字号:  

  按照《区政协“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界别协商会工作方案》的要求,田家庵区政协组织相关部门和政协委员,以疫情防控工作为切入点,深入我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调研,前往先行先试地区深入学习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先进经验,全面梳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短板,深入分析内在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着力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田家庵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公共卫生服务事业发展,不断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及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群众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逐步提高,全区公共卫生服务事业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完善公卫网络,实现服务全覆盖。完善基层公共卫生组织框架,我区的4家乡镇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8个村卫生室初步形成覆盖全区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为56.3万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89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共签约45831人,服务签约贫困人口1233人、高血压患者21789人、糖尿病患者8301人,确保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二是完善帮扶体系,提升诊疗水平。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4个乡镇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医联体,通过合作共建,推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破解分级诊疗难题,打通群众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规范资金管理,完善监管体系。加强资金监管,建立完善卫健系统资金管理办法,成立区会计核算中心卫健委分中心,设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专户,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采取“预算结算”方式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依据年度考核结果做好资金结算,确保资金支出合规。四是加强信息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大力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管理,量化服务标准,严格核定工分值,按工分兑现补助资金,推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激发了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活力。

  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区委区政府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见事早、行动快、力度大,形成了全面动员、统一指挥、高效防控的工作格局,有效遏制疫情蔓延,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部门全力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日夜坚守,一线奋战,为有效遏制疫情在城乡社区的扩散和蔓延,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也暴露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的诸多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整体服务能力水平的提升。

  一是医防协同机制不完善,疾控基础薄弱。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疫情暴露了“重治轻防”的问题。疾控系统在疫情中承担着大量核酸检测和疫情防控任务,但是对比国家有关建设标准,还存在场地不足、布局不合理、硬件建设落后等问题亟需解决。传染病救治和卫生防疫专业队伍建设严重不足,医护人员尤其是临床一线具有传染病诊疗经验的医护人员严重短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显得比较吃力。

  二是基层机构结构不合理,民营占比过大。我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公立机构数量较少,仅占我区基层医疗机构数量的32%,其余全部为民营机构。民营机构在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不可避免的存在追求盈利空间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

  三是人才培养体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短缺。重临床、轻公共卫生倾向普遍存在,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四个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医技人员补充不及时、有编不能补的情况,使得基层公卫服务人员承担了较大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积极性,存在专业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现象。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服务质量不优。与各类综合性医院相比,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基础相对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比较突出。基层医疗机构在就诊环境、床位供给、医疗设备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场地限制,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日常诊疗和公卫服务区域划分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意见建议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下,要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统筹推进力度,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一)强化顶层设计,提高应急防控效能

  加快完善“防、控、治”一体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全区卫生健康发展目标和机构设置规划,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优化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加强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建设,出台统一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提高基层的整体公共卫生治理能力。落实“预防为主”工作方针,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强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应急物资保障系统、应急医疗救助机制的支撑,建立公共卫生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征用机制,形成多套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基层社区(村居)的应急联动,形成常态化的联防联控机制,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层基础

  加大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的常态化建设力度,优化投入结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配置,进一步优化基层就医环境,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提档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基层防控能力。通过建设“群众家门口的医院”,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提升群众就医服务体验。

    (三)完善培养机制,稳定人才队伍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和疾控人员队伍建设,加快完善人才准入、培养、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建立与现代化疾病防控体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强化规范培训,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专业化建设,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疫情信息分析研判和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的“空编补齐”工作,科学核定疾控和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配备必要的人员力量,同时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形式对专业人才进行补充。制定关爱政策,落实职称晋升、执业稳定及待遇优厚等倾斜政策,吸引和留住基层卫生专业人才。提高基层公卫人员待遇标准,逐步缩小公共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之间的薪酬差距,不断增强岗位吸引力,稳定基层卫生人员队伍。

    (四)深化联动融合,促进均衡发展

  整合辖区优质医疗资源,完善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医疗协作和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鼓励以综合性医院为龙头,建设广泛辐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区域医联体,通过资源下沉、技术帮扶、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开通远程会诊等,力争在就诊、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实现同质化,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发挥区域公共卫生整体优势,促进优质公共医疗资源均衡化发展。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倡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疫情知识教育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讲,提升全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五)坚持创新发展,推广智慧医疗

  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赋能。普及推广公共卫生信息化服务,建立覆盖全区各基层医疗机构,涵盖门诊预约、影像、科教、网上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医疗网络。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公共卫生预警和应急系统建设,推动建立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和“智慧疾控”平台,建立疫情早期联防联控系统,综合运用信息化平台提升疫情防控支撑能力。

  关闭页面
版权所有:政协田家庵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