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政治监督,也是协商式监督。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助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4月21日至28日田家庵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曹庵镇和史院乡的脱贫攻坚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现将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次专项民主监督的主要做法
本次专项民主监督采取“四不两直”随机抽查、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区政协成立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组,分管副主席牵头负责,成员由相关界别和专委会的部分委员组成。工作组深入2个乡镇、10个行政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访谈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部分帮扶责任人、入户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实情,厘清责任,精准发力,提出建议。
二、我区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
通过本次民主监督发现,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镇村努力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扶贫工作方式方法,通过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显著成效。一是脱贫攻坚氛围更加浓厚。党的领导切实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全面建立;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区直部门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扶贫工作队遍及各村,帮扶工作全覆盖,帮扶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升,干群齐心协力、决战脱贫奔小康的氛围日益浓厚。二是基础工作更加扎实。通过开展乡镇扶贫基础工作交流评比活动,选树先进、学习借鉴,基层基础工作整体提质增效。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比率100%;饮水安全问题妥善解决,贫困户自来水入户率大幅提高;贫困户危房改造应改尽改,人居环境明显改观。三是产业扶贫更加精准。新建雪里蕻产业扶贫基地和龙脑樟产业扶贫基地2个特色项目,完善“精准到户大棚、产业扶贫基地带动、精准到户特色养殖、养殖合作社带动、户用光伏电站、小额信贷联建光伏电站”等6种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产业项目1.5个以上,对无劳力贫困户采取小额信贷入股分红、产业扶贫基地租赁收益实现收入增加。四是帮扶举措更加有力。将贫困户根据自身发展能力分为ABC三类,对无发展能力的C类贫困户进行重点帮扶,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走访以C类贫困户为主。开展帮扶责任人集中走访调研,20名县处级干部在包保的村召开集中汇报会,现场调度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整改。五是工作作风更加务实。深入开展“严强转”专项行动、“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脱贫攻坚区级巡察,强力推进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改。
三、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中我们发现,随着我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扶贫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的制度安排、责任细化和资金划拨使用等,其中一些共性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坐等脱贫”思想需纠正
走访中发现,部分群众对扶贫政策了解不够,干部帮扶培训不到位,从而产生一方面扶贫效果突出,一方面返贫风险存在。一是存在“争当贫困户”苗头。曹庵镇、史院乡少数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实际收入差距不大。看到贫困户能够享受国家给予的补贴和政策,特别是贫困户看病住院个人出资很少,国家对贫困户的教育资助、房屋维修、无偿接通自来水等措施,让一些非贫困户家庭特别是边缘户家庭心理失衡。二是人为分户致贫现象。一些家庭为了享受低保和扶贫政策,主动“拆户”、“分户”。老人把好房屋和财产给子女后,借口独居破旧老屋,要求政府为其翻建老旧房屋、治病养老。如分散供养贫困户杨会好,日常和其侄子一家共同生活、共享开支。这种现象容易引发群众不满,更是资源浪费。三是贫困户参与度不高。部分贫困户属于“救济式脱贫”、被动脱贫。少数贫困户错误地认为:脱贫攻坚是党委政府的工作,是政府要我脱贫而不是自己想要脱贫。如乡镇蔬菜大棚等类似扶贫基地入股分红管理不够科学,镇村将大棚收益全额平均分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坐等收益,一定程度助长了“等、靠、要”思想。
(二)扶贫产业支撑不足,低端化同质化问题突出
一是产业支撑不强,脱贫户致富难。随机走访的10个村,普遍缺乏龙头企业深度参与扶贫产业,农产品多为农民自产自销,受今年疫情影响,问题更为突出,供需旺季草莓、蔬菜销售困难,种植户不同程度减收;二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曹庵、史院两乡镇农产品基本为家庭作坊式生产,多为初级产品,规模小,没有深加工链条,产品附加值低;三是电商发展与实际脱节。有的贫困户是文盲、有的没有可上网销售的农产品,都一律和聚仁益、淘实惠等电商公司签订电商销售协议。没有达到通过订单农业等产业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电商+产业+扶贫”的效果。四是产业扶贫技术服务没有及时跟进。有关部门、乡镇虽然为贫困户举办了农技知识培训,但缺乏后续田间指导,如参加过培训的贫困户朱家香种植西瓜,发现瓜秧拖蔓开花小、挂果迟,不知所措。五是土地流转亟待加强。体弱病残的贫困户丧失劳动能力,难于耕种养殖,使得土地没有较好收益,较为典型的是一户贫困户近10亩的土地,一年下来,种植人只给贫困户业主两袋麦稻作为报酬。
(三)扶贫机制规范有待提升,基础资料管理亟需完善
扶贫资金用于发展产业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对贫困户产业奖补资金集中使用、合作经营缺少有力的风险评估、使用监管办法,存在隐患,亟需规范。扶贫基础资料整理尚需进一步规范完善,一些贫困户信息表格和帮扶手册填写不全面、不精准、不细致,帮扶措施和成效混为一谈;外出务工实际收入填写过低,相关资料台账还不够规范。少数贫困户家中资料袋不在户、扶贫手册不在袋、内容不齐全。个别扶贫工作人员对贫困户信息了解不够,在基础资料填写、危房鉴定和水质检测等相关材料收集、信息系统动态调整和数据更新等方面还不够规范、不够及时,
(四)激励机制需要建立完善,干部存在畏难情绪
扶贫干部工作在一线,条件艰苦,任务繁重,还要面临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缺乏激励机制,催生扶贫干部畏难、厌战、应付等情绪。少数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政治意识、大局观念不强,帮扶工作不深入,帮扶举措不扎实,思路不宽、方式不活、办法单一,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和需求不了解,走访仅仅是送米油拍照留痕。部分行业扶贫职能部门各行其是,没有拧成一股绳。涉及贫困人口扶贫信息资料不健全,收集、归类、管理还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相关佐证资料缺失情况。村户的一户一档里,缺少家庭医生签约协议、危房鉴定报告、饮水安全水质检测报告和扶贫路、扶贫基地等项目的招投标、开工、验收、审计等专项资料。这些基本资料的缺乏,影响了脱贫攻坚闭环管理和精准扶贫成效。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正面引导,激发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贫困户不能完全依赖国家和社会帮扶。坚持正面引导,通过“脱贫攻坚先进村”选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着力把党建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以村集体增收助推脱贫攻坚,从而形成扶贫工作的“大合唱”。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弘扬公序良俗,促进法治、德治、自治的有机融合,探索建立懒散惰负面倒逼机制,将建档立卡户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树立致富光荣的进取思想,营造感恩奋进的良好风气。突出贫困户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地位,实施利益劳动联动机制,为贫困户设立五星等方式,切实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大家靠劳动摆脱贫困的信心。通过文化扶贫,向广大群众讲透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和帮扶举措,宣传“脱贫光荣”,化解“边缘户”和一般户的不平衡心理。
(二)注重顶层设计,扶贫项目因地制宜
要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确保产业扶贫项目能够产生长期收益,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使之成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实基础。村集体组织贫困户以土地、林地、水面、劳动力等资源入股或流转的方式,参与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产业发展,取得市场化的报酬最大化。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或产业资金扶持。大力开发公益岗位,在村庄环境整治、治安巡逻、基础设施维护中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参与机会,出台鼓励就地就近就业的相关政策,动员爱心企业、爱心团体积极参与,以订单帮扶、居家劳务、产业捆绑等形式,逐渐建立联结机制。
(三)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筑牢风险防控防线
探索扶贫资金“四级两台账”,即区财政局、区扶贫办、乡镇、村四级建立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两个台账。确保扶贫资金来源清晰、流向清楚、使用规范、监管到位。一是严格扶贫资金管理。建立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公开、公示制度,规范扶贫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做到公开透明,程序规范、手续完备、效益增长。二是建立项目风险防控机制。探索建立乡镇扶贫产业项目库,从项目选取上预先进行收益风险防控。三是确保到户资金用于扶贫对象发展生产,严禁小额信贷资金用于家庭消费。四是构建政府、金融和保险有机结合的支撑保障机制。政府为产业扶贫搭建融资平台,金融部门为产业扶贫提供信贷服务,保险机构为产业扶贫构建风险抗御保障。五是严格监督检查。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对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擅自调整变更项目实施计划的单位、人员进行问责,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四)强化业务培训,做细落实考评机制
定期开展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镇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的扶贫业务培训。统一扶贫手册的填写格式和内容;资料袋里应放尽放体现扶贫帮扶工作实绩的佐证资料,如危房鉴定、家庭医生签约等;建立健全扶贫到户考核评比机制,制定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区对乡镇、乡镇对村居、帮扶责任人督促检查机制,做到“每月检查、半年度考核”,明确划定“可包容”与“不容忍”的界限,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违纪必处、违法必抓。严格双包单位的走访内容,杜绝蜻蜓点水、合影留痕式走访,督查帮扶责任人包保户的家庭情况、生产社会需求和扶贫知识的应知应会;重点培训帮扶责任人掌握如健康脱贫“351”和“180”、教育扶贫“教育资助““雨露计划”及贫困户住房标准等基本扶贫政策。
(五)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工作活力
政治上,将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原单位有晋升职数的优先晋升,拓宽基层扶贫干部的晋升渠道;经济上,通过比照发放特殊岗位津贴等方式合理提高扶贫干部实际待遇;发展上,考核优秀的村居扶贫专干列入村居两委后备干部库,解除其后顾之忧,不断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更好适应脱贫攻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