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文明程度,铸就城市高度。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评价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含金量、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局、立足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全市人民多年来孜孜追求的美好夙愿。田家庵区作为全市“创城”的主战场、主阵地,重任在肩、不容懈怠。今年年初,区委、区政府和区政协共同制定了《2018年度区政协重点民主协商活动计划》,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区政协专题协商会课题。为此,成立了专题调研组,设立了1个主题课和11个子课题,分别从总体全局和具体层面开展调研工作。5-11月份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就文明创建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深入了解分析研究,希望能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田家庵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本情况
(一)坚持健全机制,凝聚创建合力。以“一把手”工程推进任务分解。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创城办公室工作力量。区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一把手”直接负责创建工作,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印发《创城实施方案》《八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创城“路长”责任制实施方案》《创城“街巷长”制度实施方案》《创城网格长工作制度》等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路线图、时间表,确保创建区域全覆盖、创建指标无遗漏,形成“人人心中有大局、人人肩上有责任”的工作格局。以领导包保推进责任落实。继续实施路长制度,对全区24条主次干道落实路长包保制,拓展包保责任,区四大班子领导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坚持问题导向,对包保责任路段、责任社区进行一线督查、一线指挥、一线调度。创新“街巷长”制度,建立区直机关、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街巷长,由全区212名科级领导干部对接包保全区466条小街小巷,排查发现下水不通、路面破损、路灯不亮、暴露垃圾、线缆杂乱、乱搭乱建等16类7000余个问题,建立问题台账。以财政保障推进措施落地。已向区重点涉创部门、乡镇街道拨付创建经费1470万元,近期拟进一步追加创建经费,确保基层不因资金束缚工作手脚,各项工作措施全面落地。以社会参与推进全民共建。区城管局公开招聘170名文明劝导员,区政协聘请30名政协委员担任文明城市创建监督员,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创城工作。开展文明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在宣传教育、环境整治、文化提升、志愿服务等多方面促进文明创建,充分发动机关、文明单位、社区志愿者作用,激发基层创建热情。以督查调度推进工作进度。成立创城工作督察组,逐乡镇、逐街道、逐部门开展常态化督察,对督察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实行“建账销号”。建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半月召开一次创城推进会,分管领导定期点评,“八大提升行动”分管领导不定期召开推进会议的工作推进机制。截至目前,召开全区创城推进会13次,分管领导召开点评会、推进会30余次。
(二)坚持问题导向,攻坚薄弱环节。针对创城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我区坚持对症施策、逐项攻坚,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恒心和决心,切实拔除一批顽瘴痼疾。一是老旧小区加速推进。投入6100万元,将原计划三年完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提上快车道。目前已完工3个小区,其他小区已经全部开工。二是小街小巷全面整治。投入300万元,开工改造15条街巷,努力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对于其他街巷,继续开展重点摸排,做好前期整治设计工作,后期将分步骤、分阶段逐批整修街巷。三是农贸市场提档升级。重点整治菜市场6个,新启用1个,重点改造2个,切实打造群众放心菜篮子。四是城市管理提升水平。开展居民小区、街巷“空中缆线”整治,推进创建向纵深推进。增划机动车停车位1万个,非机动车停车区域5万余米,安装道路硬隔离8600余米,推进车辆同向停放、有序停放。集中开展乱搭乱建、流动摊群点、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对破旧招牌及时进行更换,增购垃圾压缩车、洒水车等车辆15台,垃圾桶3300只。五是联合整治助推创建。印发《田家庵区主干道文明创建联合整治行动方案》,对列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路长”制度》的龙湖路、淮河大道等24条主次干道进行联合整治。由区级“路长”牵头,路长督查责任单位组织城管、交警、环卫、公安、住建、市场监管、卫计等部门及相关镇、街道,对主干道对影响市容环境、有碍观瞻的所有不文明现象进行地毯式整治,做到“现场整治”、“现场交办”、“现场督办”。目前已开展行动41次,参与人员4600余人次。六是上下联动助推创城。积极协调市建委,推进城市主次干道维修改造。完成人民北路、龙湖南路、洞山中路大修工程。对于不配合的驻地单位,主动对接发函,推动驻地单位参与创建。
(三)坚持全民参与,夯实群众基础。相继印发《创城宣传实施方案》、《创城社会宣传实施方案》,出组合拳、打立体战,让市民群众能够听到“创城”的声音,看到“创城”的宣传,感受“创城”的热潮。一是公益广告宣传。印发《致市民的一封信》16万份、《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5万份、《致经营户的一封信》1万份,设置展板、喷绘8000余个,设置大型户外公益广告24块、中型户外公益广告260余块,征用大型电子显示屏16个,协调小型电子屏2600余块。对全区国庆路、朝阳路、洞山路等“五横六纵”11条主干道、铁路小区游园和龙湖公园设置一批雕塑公益广告,打造一批核心价值观宣传示范街、示范游园、示范公园。二是创城动态宣传。建立创城工作专栏,及时发布创城工作动态,敢于揭短亮丑,及时整改到位,重点宣传惠及百姓群体、增进民生福祉的工作举措,以百姓看得见的变化赢得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在“田家庵发布”不定期曝光不文明行为,倡导居民遵守文明礼仪。三是主题活动宣传。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千名机关干部上街行动、万人“文明行走、文明行车”签名承诺、整治小区环境、文明交通劝导等活动,以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带头,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参与创建、弘扬社会新风的良好氛围。截止目前,共发放志愿服务帽5000余个,组织开展万名志愿者集中行动4次,小型志愿服务活动近200余次,主题签名承诺活动20余次,帮扶慰问活动近百次。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认识有待提高。少数部门、单位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有的存在厌战、抵触情绪,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创城办的事,与己无关。在实际工作上,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重突击、轻持之以恒。有的职能部门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工作上相互推诿扯皮、落实不够,没有很好落实应自身承担的责任和任务。
(二)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方面,形式还比较单一,造成普通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主旨内涵了解的还不够充分,不够深入。部分市民没有把文明素养当成价值追求,乱闯红灯、乱穿马路、机非混行、人非混行、乱扔垃圾、排队加塞、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仍然存在。
(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升。道路路面破损、人行道破损、路灯不亮、无障碍设施缺损等问题仍然较为普遍。小街小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改造项目推进速度仍需加快。街巷、小区的路面、排水、垃圾桶、体育器材、消防设施等基础设施依然有待提升。
(四)难点问题有待破解。农贸市场和生活小区都是创建重要测评点,且是创建的薄弱环节。从目前来看,农贸市场和生活小区脏乱差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在氛围营造、垃圾清理、秩序维护、常态化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硬伤。街道社区与物业未能形成齐抓共管合力。部分驻区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对创城工作支持力度不够,不积极主动开展创建活动,不配合所属社区开展创建工作。
(五)城市管理有待巩固。虽然集中开展道路整治取得一定成效,但整治成果极易反弹回潮,经营户门前三包责任意识、经营户主动参与和支持创建的意识不强,车辆乱停放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集中体现在菜市场周边、小区出入口周边、大型商场超市周边和沿街店面,有的停车不入位,有的不按方向停靠。小街小巷仍然存在卫生死角,存在乱搭建、乱晾晒、乱堆放、乱张贴等问题。
三、意见建议
(一)坚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合力齐建设。要发挥好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将文明城市创建摆上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化“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健全完善保持创建长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区直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并对口联系协调市级各单位。广大党员干部要讲责任,讲担当,讲奉献,用干部的责任感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使创建活动更加接地气、更有成效,更加经得起群众检验。要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从“政府独奏”走向“全民合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身边小事做起,从文明细节抓起,多办实事好事,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的知情权、监督权,扩大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积极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创建平台,让群众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做得起来,让群众看到创建带来的新变化,把群众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充分激发出来,真正把“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引导人们齐心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要抓住一个根本任务、落实两项举措、实现两个提高。抓住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弘扬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贯穿融入结合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突出市民素质建设,突出软环境建设,突出城市文化建设,突出社会风尚建设,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培育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落实两项举措,就是广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大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要积极运用各种媒体媒介,利用各种载体平台,营造公益广告宣传的有力声势。大力刊播“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主题公益广告,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让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景观、融入生活场景,形成浓厚生活情境。要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让人们在帮助他人解决实际困难时自己也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实现两个提高,就是要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不仅要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要看市民素质、文明风尚、精神状态、人文氛围。要通过开展“讲文明、破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各类基层创建活动,推选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善行义举、身边好人等大力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规则,建立和谐清新人际关系,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推动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三)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把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贯穿于创建工作全过程。一是顺应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期待。要把整治脏乱差、建设“洁齐美”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任务,广泛开展城乡清洁行动。加大严管重罚力度,持续推广“门前三包”“挂牌整治”等,抓好“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违章乱建、污水乱排、工地乱象”等突出问题治理。脏乱差问题容易反复,稍有松懈就会死灰复燃,要坚持不懈地抓,形成常态机制,不能搞“一阵风”。二是顺应群众对优良秩序的新期待。创新社会治理,以打造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为目标,推行立体化防控、多元化调解、网格化服务。组建市民文明巡访团,持续开展“随手拍”,引导市民随时发现、反映、监督不文明现象。建立守信联合褒奖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常态化发布“诚信红黑榜”,积极开展诚信示范街区建设,推广商户“诚信二维码”,使诚信建设制度化。三是顺应群众对优质服务的新期待。提升社区服务水平,通过登门入户访民情,走街串巷查不足,建立与居民的良性互动,使工作在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四是顺应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行“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引导群众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终身学习,建立24小时图书驿站等。为居民提供优质便利服务的同时,广泛开展青少年礼仪教育、移风易俗、新二十四孝传统美德宣传等,让市民生活充满正能量、洋溢新风尚。五是顺应群众对民生保障的新期待。从群众房前屋后的小事实事入手,推动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民生问题。针对城市老旧小区困难人群集中、整体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物业服务缺失等难点问题,加强环境整治和设施改造,提升服务能力,加快补齐短板,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四)坚持创新内容手段载体,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深化创建与城区建设相结合。着力做好城市建设管理的“加减法”,通过“两违”整治、绿化提升、优化管理等措施,腾出更多空间为群众修建绿地、社区公园等。突出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探索“一图四清单”工作法。制作“文明创建天气图”,实时反映文明创建工作状况。制定下发“任务清单”、查找列出“问题清单”、跟踪排摸“短板清单”、点评亮出“成效清单”,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办法,都对创建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创建不力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推动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相结合。运用抓经济工作的方法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把各项任务具体化,实行项目化推进、工程化管理、目标化考核,确保创建工作更贴民心、更富实效。在解决城市管理、农贸市场改造、老旧小区管理等难点问题中,努力探索吸纳社会资金,引入第三方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公共财政、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多元投入机制。实现从“运动员”到“裁判员”的身份转变,将行政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将城市管理从集中整治—反弹—再反弹的管理困局中解脱出来。
(五)坚持巩固成果,久久为功务求实效。注重个性特色,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宣传品味,搞好城区风貌改造和色彩搭配,使宣传标语、公益广告、宣传栏等色调与自然色彩相协调,形成鲜明的城市色彩基调,既不能色彩斑驳,又不能死气沉沉。注重创建与特色街区改建、文化传统挖掘相结合,按照一小区一主题的思路,统一规划主题小区,打造文化街巷,处理好功能与品位、现代与传统、人文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千城一面”的问题。注重城乡协调,促进城乡文明一体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实行城乡联动、全域创建,注重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反哺作用,以城市发展带动乡村发展,以城市新风带动文明乡风,以城市优势文化资源支持农村文化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聚焦美在乡风民风、美在文化生活、美在人居环境,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更多的文明村镇、美丽乡村,实现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注重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务求实效。文明城市创建,关键在“创”,难点在“常”。不仅仅是为了拿一个“牌子”,而是要做实城市的“里子”。作为一项系统、长期的惠民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必须驰而不息、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实践创新。无论何时力度不减、标准不降、队伍不弱,确保不反弹、不滑坡、不回落,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文明创建绝不是“面子”工程,而是长久之计、固本之策、惠民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