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工作 建言献策 专题调研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 > 专题调研
关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1-23 10:16:42     来源:政协办
   打印   字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具有关键的基础性作用。为促进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区政协组织区直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协工委和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安成、舜耕、曹庵、史院四乡镇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村民、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我区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安成镇、舜耕镇、曹庵镇、史院乡4个乡镇,乡镇辖区总面积180.9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4余万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认真落实省、市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要求,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我区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新的提升,乡村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一是完善乡村总体规划。区委、区政府结合我区各乡镇实际情况,编制了美丽乡村布点规划、美丽乡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专项建设规划,开展了曹庵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宋王和尹祠中心村、12个自然村等区域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区委、区政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三农”工作的财政投入,建成投用史院乡红池广场、庞岗中型灌区节水配套工程,新建改造尹祠大道、石姚湾中心路等农村生产生活道路12条,提升改造“八小水利工程”263处,完成了辛东、连岗、石头埠3个村自来水入户和曹庵镇13公里自来水管网改造。三是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向垃圾宣战、建美丽家园”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清理陈年垃圾18.2万吨并通过省级验收;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农村环卫市场化专业保洁实现自然村庄全覆盖,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3座、地埋式垃圾处理设施32处、公厕38座;建成投用了石头埠污水处理站,升级完善了曹庵、史院污水处理站的使用功能。

  二、主要问题

  一是历史欠账较多。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我区许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年代久远,标准不高,已难以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农田水利设施方面,许多配套工程、设施老化,桥梁、涵闸、渠道亟待整修,一些沟渠严重淤塞,跑、冒、滴、漏现象较为严重;现有各类排灌站的机电设施未得到及时更新改造,排涝和灌溉能力不足。农村道路方面,虽然下大力气建设了农村主次干道,但仍存在一些自然村的道路为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部分道路标准不高,路面狭窄,部分道路损坏严重,坑洼不平,难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水电气管网建设方面,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天然气管道建设等尚未实现全覆盖,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部分自然村仍然没有通上自来水。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农民环境意识仍较淡薄,仍有不少村镇环境条件较差,垃圾、污水、禽畜粪便、地膜等污染源缺乏有效处理,沟塘存在大量黑臭水体。

  二是工作机制不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机制不顺,存在职能交叉、多重管理现象,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如农田水利设施涉及农业、水利、发改、国土、财政等多个部门,项目资金政出多门,建设标准不一,缺乏通盘规划、有效整合与统一协调,形成了“多龙治水,群龙无首”的局面。农村生产生活道路、水利设施道路分属建设、水利部门,造成有些道路衔接不上,出现“两不管”地带。部分排灌、泵站等设施归市属部门管理,统筹协调不够顺畅,特别是应对内涝、干旱等灾害时须层层汇报后才能使用,往往延误了救灾时机。

  三是建设管养脱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重建设、轻管养”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乡镇、村对新建工程的积极性很大,但工程建成后长期处于无管理机构、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的“三无”状态,设施设备出现损毁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农民群众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投工、投劳积极性不高,维护意识不强,完全依赖政府建、管、修,尚未形成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四是资金缺口较大。由于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底子薄,需要建设改造的地方多,当前财政投入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虽然农业开发、国土整治、以工代赈、财政扶贫等资金渠道很多,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整合机制,各类资金各自为战,工程也不能相互配套。社会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的较少,对政府投入的依赖性较强。

  五是人才力量缺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缺少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从事一线工作的人员文化程度、综合素质总体偏低。此外,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造成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目前农村主要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等“386199”部队为主,导致工程项目建设及日常维护的劳动力难以保障。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明确了目标任务,细化了工作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中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指出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对农村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化建设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我区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凝聚齐抓共建力量。区委、区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机制,协调各方力量,推进上下联动,落实分工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一事一议”等制度,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充分调动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设计、投入、施工、管护等过程。注重基建人才队伍培养,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为人才留在家乡、建设家乡提供保障,形成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

  二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完善村庄建设布局。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科学编制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结合各乡镇、各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编制具体规划,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同交通、水利、饮水、供电、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规划有机统一。要完善村镇规划,尤其要做好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工作,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充分集中民智民愿,科学合理布局布点,发挥中心村对周边村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引导散居农户和过于分散村落向中心村聚集。

  三是深入排查补差补缺,推动基建提档升级。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深入开展排查,摸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掌握需要新建和整修的底数,制定循序渐进的建设方案。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水利工程体系,改造升级排灌设施,提高节水供水和防洪减灾能力;优化农村路网布局,延伸拓展覆盖面,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加强饮水、供电、燃气、下水、通信等管网建设,鼓励物流、商贸、供销等企业在农村布点,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严把工程项目质量关,充分满足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加强建后管理维护,增加管护经费投入,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平常有人管、坏了有人修,确保农村和农民长期受益。

  四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根据全区经济的发展逐年有所提高。统筹整合各部门各类涉农资金,形成有效的管理、使用、监管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各自为战。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级政府和部门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配套资金,争取业务上的指导。制定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乡村振兴事业。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筹劳开展村内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优美人居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净化、绿化和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环保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治理水平,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建立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绿色生态的农村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关闭页面
版权所有:政协田家庵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