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特色小镇作为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在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
2017年,安徽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17〕97号),启动第一批特色小镇申报工作。市委、市政府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局出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寿县八公山豆腐小镇成功入选首批25个省级特色小镇。如田家庵区在五大发展行动计划40项专项工程中,列入了“乡镇经济特色发展工程”,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工作安排中,提出要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美、文化美、生态美、服务美、特色美的“五美”特色小镇。其中,曹庵镇已做了一些先行的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桃花源”景区,开展“桃花草莓节”等活动,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也带动了当地农户收入的提高。
从全市的角度来看,虽然乡村特色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定位不够清晰。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建制镇,也不是政策区域概念上的开发区与产业园区,不应拘泥于一个传统的“镇”,应当定位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主导产业、各项要素齐全、功能完善的高品质生产生活综合体。二是数量规模较小。目前我市仅一个省级特色小镇,许多乡镇有创建意愿,但特色小镇质量不精、特色不突出,难以达到省级验收标准,与浙江等地特色小镇的规模实力、产业层次等方面差距较为明显。三是产业层次不高。我市创建的特色小镇的产业以旅游、观光、休闲等产业为主,缺乏以科技为引领的高新技术小镇、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电商小镇等,竞争优势不够明显。四是资源挖掘不够充分。淮南市具有《淮南子》、古城、八公山、豆腐、剪纸、花鼓灯等丰富的历史、自然、文化资源,目前对这些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水平还不够高,打造特色、创建品牌的能力还不够强。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布局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出台特色小镇总体发展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大力培育发展类型多样、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市小城镇建设。各特色小镇应立足于本地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自身发展规划。要“求精不求大”,使小镇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规划范围达到科学合理的要求,保证空间形态上的“精致紧凑”。聘请省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强化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布局规划,在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生活设施、现代服务配套上,充分体现人性化、现代化等元素。
二、充分挖掘资源,形成鲜明特色
充分挖掘《淮南子》,八公山豆腐,煤矿文化,田家庵少儿艺术,曹庵草莓、美食、剪纸等资源,打好文化牌,加强特色小镇与旅游、城市建设、生态、工业、服务业、农业的深度融合,在特色上下功夫,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具有淮南特色的特色小镇,提高对外地客商、游客的吸引力。重点开发和保护自然生态文化、人文历史文化和乡土民俗文化,保持地域特有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深入开发创新文化,使创新资源、时尚元素等与本地传统产业充分交融,激发各类创新文化要素。
三、突出市场主体,完善运营管理
摈弃政府投资、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按照政企分离的原则,选择符合发展定位、实力雄厚的投资主体,承担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对外合作、管理服务等工作。政府将工作重心放在统筹协调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上来。对于实力相对薄弱的小镇,可以加强与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支持开发主体以控股、参股、相互持股、PPP等方式组建集团公司,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小镇建设,引进大型餐饮、文化企业,让特色小镇的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四、注重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层次
充分利用我市江淮云、大数据中心、新能源中心集聚效应和高校院所研发优势,加强政产学研的协同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一批依托高新技术、互联网应用的高层次特色产业小镇。引入创投机构,运作小镇的孵化器、加速器,借助创投机构引入创新团队、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制定落实创业场地补贴、贷款贴息、房票补助、引才奖励等奖励措施,同时不断完善小镇内的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功能配套,为创业创新人才营造一个绿色、环保、便捷、舒适的创业创新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