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工作 建言献策 专题调研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 > 专题调研
打造智慧社区 推进共享发展
时间:2018-03-08 16:37:41     来源:区政协办
   打印   字号: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的兴起,智慧社区建设很快被提上了日程。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智慧城市建设最终要落实到每个社区的治理和服务上面,因此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田家庵区作为主城区,始终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和管理,充分认识加快智慧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针对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活七大要素,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路,统筹各类服务资源,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努力构建涵盖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领域党建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不断加快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进程。

  一、田家庵区智慧社区建设现状

  (一)注重基础先行,智慧社区建设的根基得到夯实。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我区4个乡镇9个街道,86个行政(村)社区均与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不同运营商建立信息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实现光纤入户和无线宽带覆盖,全面推进社区网络信息建设。智慧社区建设的根基得到夯实,信息共享渠道的畅通得到保障。

  (二)强化以人为本,智慧社区建设的重点得到落实。一是政务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巩固提升。全区13个乡镇、街道,86个行政(村)社区完善基础政务网站,同步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电子政务信息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了技术比较先进、系统内上下结合、功能相对完善的信息化政务管理和服务体系。2016年我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8474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9%。二是以“智慧民生”为目标,网络便民服务稳步推进。居民可以通过电脑终端设备或者手机客户端直接查询、了解公共服务、电子监察、行政审批等多项业务信息。自2016年新的行政服务综合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共累计办理事务1万余件,并逐步推进了居民健康卡、民政社区服务信息中心、社会保障综合系统、社区公共服务LED显示屏等服务民生项目。

  (三)推进特色应用,社区平安建设融入智慧应用体系。结合我区综治和平安建设发展需要,建立“互联网+综治维稳”智慧应用系统,探索实施社区综治和平安建设智能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为基础,以“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平安服务全方位”为总体目标,以科技化、信息化为手段的智慧联防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全区新增监控探头1000个,升级原有监控探头908个,构建起全天候、多层次覆盖的视频监控“天网工程”。通过发放社区平安联系卡、升级“平安田家庵”微信平台、探索建立视频“三色”巡查机制等综治维稳项目,进一步深化基层平安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四)注重融合创新,智慧党建提升社区党员服务效能。推广基层党建信息化管理,为社区打造“智慧党建”奠定基础。一是不断健全党建信息系统,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管理、党员教育系统,建好用好党建工作网页、网站等网络阵地,引导和鼓励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建立党建微信公众号,增进“微互动”、传播“正能量”,提高党建工作资源利用率。二是通过典型示范,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初步形成以“田家庵先锋网”“淮舜先锋”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的“互联网+”党建示范平台。三是打造开放互融、资源共享的基层党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党组织与党员群众的网上网下“双重即时”联系,探索开辟“微党课”“微生活”等网上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积极开展党员志愿帮扶、党群干群结对共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公益救助等网下服务工作。同时按照“网格定位、责任分工、精细管理、规范运行、信息支撑”的方法步骤,构建社区党建网格化系统管理平台,以“片、线、面”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整合党建资源,拓展服务功能。

  (五)鼓励多元发展,智慧社区建设的内容不断丰富。立足“城市生活e站”建设项目,以成熟型住宅小区为依托,构建社区生活服务智能化、社区事务管理与政务服务信息共享、小区物业管理和家政生活数字化的“智慧生活平台”。例如,有的社区已设置有WIFI热点,实现无线网络地域全覆盖全共享;有的设置有社区电子信息显示屏,用于共享社区行政事务、基本公共服务等信息;有的在小区试点生活自助服务平台,包括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查询缴费、智能快递柜(云柜)、菜篮子电子商务工程等;少数小区推出专属智慧卡(一卡通),可用于小区物业管理、家政生活服务、会所休闲养生等基础服务事务。

  二、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智慧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顶层设计不到位。智慧社区是在智慧城市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提出的,出现的时间较短,从行业到企业,各自都有自己的理解,尚未形成相应的行业标准,导致尚未形成普遍认可的智慧社区服务基本体系架构。政府部门没有及时拿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或相关细则举措予以指导与保障,致使智慧社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的执行力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够多。

  二是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低。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包含众多的应用系统,不同的系统有着很强的专业性,而且由于不同的系统归不同权力部门管理等各方面原因,造成各个系统间互相融合、整合程度非常低下,基本还处于条线管理状态,而完善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需要深入整合资源,提供高度整合、集约的管理平台,从而降低建设与管理成本。

  三是服务人才体系不健全。智慧社区服务人员需要较强的信息化等专业知识,而传统的社区服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而服务人员引进机制尚不健全,对社区服务人员认可程度低,从而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亟待优化。

  四是居民的参与度普遍不高。原因有三点:一是宣传工作不到位,社区与居民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居民对智慧社区的概念不清晰、建设内容不了解;二是实施路径不明确,建设重点不明显,忽略居民的差异化服务需求,有“大笼统”倾向;三是服务对象有疏漏,智慧社区建设的初衷是给予居民生活上的便利和帮助,让百姓受益,但是社区里很多不懂电脑、年纪较大的居民却无法从中参与享受。

  五是参与建设的力量不够多元化。现阶段智慧社区建设更多的是政府单方实施主体的行为,社会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从智慧社区建设的长远发展考虑,单一的政府力量投入难以满足建设需求,甚至成为共享发展的瓶颈。

  三、智慧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智慧社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实现多方参与,重视居民内在需求,营造智能共享生活环境是实现智慧社区建设的必然保证。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2011年我市提出“云海战略”;2012年我市被列入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经过5年的持续厚植,淮南正在快速接近大数据产业价值爆发的“临界点”。要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框架下,制定出台智慧社区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建设理念和指导思想,制定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智慧社区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智慧社区建设协调机制,规划落实各部门负责的业务范畴和承担的责任义务。要构建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最大程度对政府行政管理资源和社区服务资源进行“智慧化”的整合和分享,联通“信息孤岛”,避免低效率的重复建设。

  二要加强标准化建设。要结合不同社区智慧化的建设情况,分析智慧社区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换、流程再造等方面的主要问题,研究和制定符合实际要求的标准,以规范和统一智慧社区建设的内容。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推进智慧社区小区管理、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方面的应用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跨系统技术集成与信息资源共享,尽量减少“信息孤岛”,促进智慧社区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同时,要以服务民生、转变服务职能为中心,关注智慧社区基础设施、智能水平、智慧服务等内容,建立智慧社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和企业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参考。

  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社区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升级,构建智能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实用的社区服务。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对社区宽带网络、无线网络、广播电视网络、物联网等智能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整合、改造和新建,构建覆盖社区住宅和服务配套空间的无缝对接信息网络,以便于支撑智慧社区的高效运行。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社区管理服务向智能移动终端方向拓展,推进家居、家电和安防等智能家庭终端产品的广泛应用,增加社区居民获取服务的可用性和便捷性。构建面向居民健康管理服务、智慧生活服务、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等民生综合性服务的平台,破解社区发展和运行中的问题,创新和培育社区发展的创造力。

  四要加强机制创新。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经济环境下良性竞争对服务水平提升的作用,又要兼顾政府的统筹和规划,进而推动智慧社区发展。政府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各方对智慧社区建设运营的需求,进行统筹规划,构建多元化的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模式,逐渐由政府主导的智慧社区建设向服务企业主导型、政企合作型、综合参与型等多元参与方式转变。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通过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或者完全委托企业承担等方式来对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和智慧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管理。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充分利用政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援助等政策支持,进入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小区管理服务、便民服务、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等相关领域,不断拓展智慧社区服务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智慧社区产品和服务,促进智慧社区更好发展。

  五要加强服务人才培养。智慧社区的建设和有效运营,离不开社区居民对智慧社区的普遍认知和认可,以及相应行为习惯的改变,更离不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注重智慧产品设计的人性化以及理念推广的大众化,在智慧社区产品的设计方面,应该坚持以居民的需求为向导,设计界面清新、操作简单、功能人性化、内容丰富化的智慧产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在“智慧”理念推广方面,应通过理念宣讲、实景体验等手段,广泛开展智慧社区建设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引导,吸引社区居民认识和使用智慧社区的智能化系统,增强人们对使用智慧产品的适应性和认同感。要加强信息技术和管理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在人才引进、项目支持、自主创新等方面应该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到智慧社区建设中去。各类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应充分利用其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对智慧社区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通过开设“智慧社区学院”,分层次、分步骤、有系统地对智慧社区参与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智慧社区”业务与技能培训,促进智慧社区建设参与者整体素质的提升。

  

  关闭页面
版权所有:政协田家庵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