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促进我区顺利完成脱贫任务,根据区委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联合发文的年度重点协商民主活动计划安排,7月下旬至8月中旬,区政协组织有关单位和政协委员对曹庵镇、史院乡和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农林水利局、区卫计委、区发改委、区残联等重点行业扶贫单位开展“脱贫攻坚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次专项民主监督的主要做法
本次专项民主监督采取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区政协成立4个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组,每个工作组均由1名区政协副主席牵头负责。各工作组的成员由相关界别的委员和专委会的委员组成。各工作组深入2个乡镇、8家区直单位,通过听取情况汇报、查阅相关资料文件、召开座谈会、进村入户听取意见建议、填写问卷调查表等多种形式了解实情,找准问题,厘清责任,提出建议。在开展民主监督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专项民主监督报告和问题清单。
二、我区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
通过本次民主监督发现,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基础工作更加夯实。加强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严格按照识别程序逐户逐人调查核实,新增贫困户2户8人,清退识别不精准84户160人,补录159户252人。动态调整后,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289户2308人。规范了2个乡镇扶贫工作站、20个村级扶贫工作室建设和贫困户资料档案、《扶贫手册》填写。完善了国办系统数据,省扶贫办反馈的909条问题逐条进行调查核实并全部完成数据修改。二是扶贫力量更加强化。区扶贫办专职工作人员增加到7人,20个有扶贫开发任务村完成扶贫专干招聘并上岗到位,贫困村涧坝村已派驻村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安排193名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干部任第一帮扶责任人,127名乡村干部或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任第二帮扶责任人,实现了帮扶工作全覆盖。三是帮扶措施更加有力。在落实好区级“1+22”政策措施基础上,制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科技文化扶贫等相关扶持政策,减免农业用水费用,补贴生活用电,提高农村低保,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财政补助标准。结合我区实际,大力实施光伏电站、标准化大棚、特色养殖、资产收益等产业扶贫工程,18个村每村100千瓦光伏电站于6月30日全部建成并网发电,波尔山羊养殖发放到户,标准化大棚建设稳步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268户共计134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发放到位。贫困家庭在校学生336人全部资助到位。举办就业技能脱贫培训班3期,对75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行免费精准培训。发放562名因病致贫人口一次性临时救助金63万元,发放33人次医疗救助9.2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徽省健康脱贫工程医疗服务证》发放率、贫困人口电子健康建档率、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达到100%。
三、当前我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本次专项民主监督,我们发现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思想认识还需加强。少数职能部门和乡村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精准扶贫工作。少数扶贫干部对国家扶贫政策学得不深、理解不透,缺乏主动思考、超前谋划的意识,存在松懈思想。有些地方工作被动,上面怎么安排就怎么做,创新意识不强。扶贫工作一般性措施多,因户施策的精准措施少,对于贫困户脱贫后如何有效防止返贫的思考不多。
二是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在扶贫基础资料整理方面,尚需进一步规范完善,少数职能部门扶贫资料没有专门存档。《扶贫手册》印发过数次,部分贫困户《扶贫手册》存在填写不完整、填写错误、前后资料不一致等问题,少数贫困户家中资料袋丢失、内容不齐全。少数扶贫工作人员对贫困户信息了解不够,在基础资料填写、相关材料收集、信息系统动态调整和数据更新等方面还不够规范、不够及时,在入户调查时还发现存在一些有子女的家庭仍然享受五保政策。
三是产业结构仍较单一。区委、区政府一直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通过产业带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总体上仍然没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农业产业发展缺少核心增长极,区域特色显著、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农业基地较少,产业链条不完善。很多乡村仍然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基本依靠第一产业增加收入,靠第二、三产业拉动收入的份额非常少,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仍较狭窄。
四是自我脱贫意识不强。贫困户参与度不高,普遍存在“干部干、群众看”问题。个别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缺乏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一些贫困人口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缺少发展动力,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很多贫困户为缺乏劳动力的老弱病残人口,而多数扶贫项目为养殖、种植等产业扶贫,贫困户不能承担,只盼给钱给物,安于现状,只求温饱过得去,不求脱贫致富。
五是政策宣传不够到位。扶贫政策宣传培训力度不够,部分贫困户因自身文化、智力等因素制约,对扶贫政策如健康脱贫“351”和“180”及教育扶贫“雨露计划”的内容不清楚,甚至对有些扶贫政策不知情,造成贫困户不能及时享受国家扶贫政策。另外对扶贫的解释工作不够到位,部分贫困户对享受的扶贫政策存在攀比行为,既增加了政府扶贫的负担,也凸显了社会新的不公平,群众意见较大。
六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交通、水利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一些自然村道路仍为泥土路。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环境治理难度较大。村级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具体问题清单附后。
四、意见建议
一是着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处于脱贫攻坚的最前沿,要以党建促脱贫,以脱贫强党建,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动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部”。基层党员干部要当好“引路人”,帮助群众寻找项目,带领群众共同创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加强对基层扶贫干部的教育培训,理顺干部工作情绪,提高基层干部扶贫工作的能力水平。
二是着力统筹扶贫工作力量。充分发挥区扶贫办作为脱贫攻坚牵头单位的作用,全面协调全区扶贫工作。各有关单位和各乡镇要及时向区扶贫办汇报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确保相关扶贫数据准确一致、及时更新。建议区扶贫办建立统一的资料模板,各扶贫单位要对本单位扶贫工作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存档,各驻村工作队和扶贫专干要对贫困户的扶贫资料进行再检查、再梳理,做好新老资料衔接,查漏补缺、改正错误,确保资料准确无误。
三是着力加快农村产业培育。稳定脱贫和加快致富,关键要靠富民产业的发展。要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培育壮大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积极向上争取扶贫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着力扶持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增收产业,带动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针对老弱病残的贫困户给予产、供、销一条龙的“保姆式”服务,更好地发挥产业扶贫作用。
四是着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是增强贫困对象的造血功能。要教育培养贫困群众坚定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克服“等、靠、要”依赖思想,充分调动他们自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注重扶贫先扶智,大力开展文化扶贫、教育扶贫、智力扶贫,使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最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制定就业、创业脱贫计划,开展乡村旅游创业、农村电子商务等培训项目,提高贫困人口致富能力,力争使每户有劳动能力的家庭都能掌握就业技能,提高自主脱贫能力。
五是着力加强扶贫政策宣传。通过广播、黑板报、印发传单、入户讲解等形式,切实把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让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温暖。围绕医疗救助、社会保障、金融信贷、教育培训等扶贫工作措施进行普及和讲解,提升精准扶贫政策在群众中的知晓率,增强群众的主体意识,提高群众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是着力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合理布局、协调推进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地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构建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各类资源,优先解决贫困村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
七是着力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教育、医疗、文化扶贫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贫困村覆盖。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等文体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使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纳入低保范围,实现政策性脱贫。建立健全覆盖贫困人口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临时救助制度和外出就业农民的社会保障跟进机制。
八是着力健全工作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作用,集中力量,形成帮扶合力。积极探索有利于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着力打造新的资金整合平台,统筹协调各项涉农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促进各类涉农资金之间的有效衔接。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跟踪监督,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加强督查考核,完善考核办法,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