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工作 建言献策 专题调研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 > 建言献策
立足沿淮生物多样性保护 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凝聚乡村振兴“心”的力量
时间:2023-05-12 11:06:48     来源:政协办
   打印   字号: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基础。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今年,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22]7号),指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推进淮河沿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毋容置疑,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强有力的国策。

  一、基本情况

  淮河在田家庵区境内的直线长度超过12公里,沿岸滩涂面积超过1200公顷。沿淮滩涂湿地是田家庵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起着维护区域水安全和保育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功能。首先,在区域洪水安全上,宽广的滩涂地和茂密的植被可减缓洪水对淮河堤岸的冲刷,维护堤坝外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其次,作为河边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保育着丰富的生物物种。近年来,在沿淮滩涂湿地中记录珍稀濒危的物种有:震旦鸦雀、青头潜鸭、鸳鸯等国家保护级别的物种。除鸟类外,野大豆、野菱等国家级保护植物,在河滩地和周边池塘中也屡见不鲜;第三、淮河沿岸湿地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场,青、草、鲢、鳙、鳊等鱼类都有在淮河各段产卵记录,淮南特有的鱼种淮王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就位于临近凤台县淮河段,作为连通的淮河水体本区域淮河段对这些鱼类的保育也具备重要的功能。

  二、存在问题

  作为区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支撑城市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区。近年来,田家庵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在淮河及其岸线的利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湿地滩涂退化严重

  田家庵人口密度要远远大于其它各县区人口,滩涂的开发(包括农业利用)强度力度较大。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填埋湿地、毁坏芦苇荡,开发为农业用地或者建设用地,使得沿河滩涂丧失湿地功能。自2006年-2022年16年间,安城镇王巷村、陆塘村和林王村向淮河中心沟滩涂地扩展面积占1/3以上,农房建筑密度也增加很多。往北的河滩,几乎都开垦为农业种植地,排干滩涂水面和原生的植被。区域内生物物种栖息地丧失严重。

  (二)生态修复工程不系统

  淮南市政府和田家庵区在沿淮区域内实施了很多环境治理工程,如十涧湖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等。但没有系统从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进行环境治理规划,沿淮河地区特别是靠近谢一矿安成镇,原来有较多的小的洗煤厂,黑臭水体没有经过沉淀处理,排进十涧湖等区域水中,生态环境破坏容易,治理难,水体环境的修复更加困难。现今,从十涧湖走过,还可以闻见刺鼻的臭味。

  (三)沿淮湿地滩涂的利用率不高

  现今,淮河沿岸线包括土地的利用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开垦,这是主要的利用方式,该种方式严重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的性质,导致滩涂湿地功能减小或者完全丧失。农业用地对淮河洪水的抵挡作用降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作用也十分低下。在计算社会贡献总价值的时候,农业用地不如天然湿地。二是休闲农业用地,如开展农家乐、农业采摘园等。由于农民自发开发湿地,利用空间分布无序,利用效率很低。三是建筑用地,有临时性建筑,也有些为永久性建筑,这对淮河的水安全和生态保护都是不利的利用方式。现状不容忽视,治理刻不容缓。

  三、意见建议

  在此,我们建议在淮河沿线整治工作中,需以沿淮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立足点,系统恢复沿淮湿地滩涂的功能。

  (一)在推进生态修复工程过程中,注重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田家庵区沿淮湿地区域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滩涂湿地区,人口众多和城镇化的发展,使得承载着物种和遗传的多样性滩涂地收到严重的威胁。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是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和社会治理职责,特别是在长江和淮河流域性生物多样性大保护的背景下,淮河岸线的治理具有强大的动力。在沿淮湿地的治理过程中,应注意湿地生态系统本身演化规律,我们需怀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思想,更多是人类退出受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还湿地滩涂于自然。

  (二)系统性进行沿淮生态修复治理规划,遏制沿淮生态系统退化趋势

  针对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态难以自我恢复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干预、定性地对生态进行修复。系统恢复,就是要把生态修复当做一个整体性的目标,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有目标修复。只有在统一规划、高标准统筹、多方面协调,区域环境的治理才有可能见成效,否则难以达到生态修复效果。

  (三)探索沿淮湿地生态生物多样性价值实现,凝聚乡村振兴“心”的力量

  生态保护价值的实现,将是地方政府和整个民族千秋万代的事情,政府需探索湿地价值补偿和耕地价值补偿机制,协调当地居民在湿地保护中,开发湿地自身产品和价值,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立足沿淮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滩涂湿地生态功能,凭借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产业等优势,做强生态财源,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有序发展,助力农民创收,增加人民福祉,凝聚乡村振兴“心”的力量。发展农村生态产业,将“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变成“金山银山”的财富资源。展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中国新景象。

  关闭页面
版权所有:政协田家庵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