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国家出台了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简称“双减”)的政策意见。我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双减”工作部署,按照“校内保障、校外治理、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瞄准作业、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机构“三个靶心”,主动出击,深度谋划,全面推进“双减”落实落准,促进“双提双增”见效。从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四个方面做好“加减法”,切实推动校内校外共同减负,真正让教育更好的回归校园主阵地。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48所,在校学生40572人。2021年秋学期,全区48所中小学已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5个工作日全覆盖、愿留尽留全覆盖、特殊延时申请全覆盖”等四个全覆盖。
(一)校外治理成效明显。区教体局会同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多部门联动摸底,共摸排各类培训机构102家。截止11月底,教育主管部门联手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多渠道综合治理,查处校外培训广告8处,依法取缔23家非法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检查暗访近10次,督查各类机构数110家次,取缔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15家。通过督查、抽查、通报、撤销等手段多措施压减培训机构,从8月初至今,学科类转非学科类、营改非、注销等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1%。
(二)校内减负成果丰硕。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达到“四个要求”,即,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出台学校作业管理办法,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国考省考指标已达100%。在实施“零起点”教学、建立作业公示制度的学校、考试次数符合规定要求的学校等方面指标均在全省前列。参与学生4万余人,占在校学生96.7%,参与教师2298人,占在职教师98%。开展了体艺、劳动教育、传统文化等非学科类课程35个。通过问卷调查,90%以上家长对学校“双减”课后服务表示满意,80%的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学校线上平台对家长无记名调查问卷,97.9%的家长反映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
二、存在问题
(一)“双减”与“减负”冲突的问题
实施“双减”,进行“5+2”的课后延时服务,责任主体是学校和教师。对于学校而言,每天都要增加2小时,学校的各种会议和教研工作受到影响,教师备课时间缩短,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每周5天,每天2小时”的课后延时服务,存在教师课后延时“增负”服务与提倡教师“减负”政策相冲突,每天工作时间需后顺延两个小时,部分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增加了他们家庭生活负担与压力。
(二)“就餐”与“安全”并存的问题
“双减”落实后,学生下午在校时间增长,而中小学生正是身体发育较快的时候,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目前全区小学下午多为两点入学,义教课程四点半结束,加上两小时课后延时,实际放学时间在六点半,在校时间过长会带来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厌学。而目前学校大多没有条件提供课间补餐,也缺少在校就餐费用统一标准。
中小学延时服务实施后,原本固定的一个放学时段将难免的会分解为几个放学时段,在校内“2小时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师生人生安全的问题也考验着学校的管理。
(三)“度量”与“内容”的演变问题
在课后延时服务过程中,原本只是在自愿前提下为有课后延时服务需求的学生和家长提供服务,但在中高考考试压力之下,还存在部分学校教师不能够正确的把握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和效能的“度”,比如规定只能作业托管、素质拓展,不讲授新课,有些教师变相上新课,变相讲授课本新内容。大家都在“抢跑”,有可能会产生“延时期间提前学——正式上课中继续提高——延时期间提前学”的循环,最终的结果导致新的教育不公平,产生新的社会焦虑。
三、意见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政府、学校、教师互联互动、同向发力、久久为功。
(一)政府层面
一是区有关部门应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借鉴先进县区工作经验,科学统筹“双减”与“教师减负”的问题,加快研究“双减”保障机制建设,建立课后服务收费标准监管平台,全力推动“双减”相关规定落地见效,让教育更好的回归校园。二是积极探索晚托班的多元模式。区政府可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由纪检、教育和学校共同把关,招标高质量的社会团体和各类体艺机构,由第三方实施低价优质晚托管理(比如,乒乓球、书法、音乐等)。把好招标关、收费关、评价关和学校安全管理关。三是政府相关部门就课后服务期间补餐问题应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的配餐模式,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配餐服务。
(二)学校层面
一是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各校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不断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特色,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二是各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制度、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措施以及应对安全问题负面舆情处置预案,保障师生共同利益。三是全面改革学生评价。完善中小学学生科学评价体系,学校和教师都要转变唯分数论英雄的观念,强化过程性评价,做好综合性评价,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四是认真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努力实施弹性坐班制,让老师能够在非晚托时间,早点回家,或者在有事的时候,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用晚托班时间兑换积分,抵上班时间。
(三)教师层面
教师对“双减”落地具有关键作用,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上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迎来一个“转型期”,教师需要正确对待“减”和“增”的问题。“双减”,“减少”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增加”,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真正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热情,并在根本上提升教育质量,让社会在过去多年呼吁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开展一些针对双减落实后教师优化作业方面教研活动:推广采用分段分层作业模式,完善作业评价制度。分层递进布置作业,如:分难度适中的必做题、选做题、学霸题等,有分层作业、创新作业、拓展作业等。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做到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个别批改,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
(四)家庭层面
“双减”政策进一步明晰家校的定位与边界,使家庭不再成为学校的简单延伸,家庭教育要融入家、校、社协同教育生态圈并同频共育。一是要履行家长教育的职责。充分认识到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等方面,家长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之中。二是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遵循家庭教育规律,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艺术修养的体验性、落实日常生活的实践性。三是要主动参与家校社协同教育。尊重教师,理性表达诉求,积极沟通合作;同时科学合理利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鼓励孩子去校外研学,去社会实践等,不断提升孩子核心素养,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致公党田家庵总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