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田家庵支部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开启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共十九大报告又站位高远,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医改成果亟待巩固,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下一步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民革淮南市委会组织党员,深入到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与医务人员及住院病人交谈等方式,详细了解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状况、软硬件建设及公共卫生、诊疗服务情况等。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现状
一是完善了医疗基础设施。近年来,全区投入大批资金完成社区卫生建设项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有门诊楼、住院楼,设有内科、外科、儿科、中医科等临床科室,医疗业务用房达到规定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规范化建设,实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防保室“五室”分开,配备有常规医用设备,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二是加强了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通过事业单位人员招考、医学本科生招录等途径,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医学类人才,充实了社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通过开展全科医师、公卫、药学人员培训等方式,对社区医生集中轮训,实施对口支援、巡回医疗等多种措施,社区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三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提质量、促安全为重点,全面改善医疗服务,规范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医疗条件得以改善,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大为提升,基本保障了社区居民就近看病的医疗需求。四是积极服务居民群众。为社区居民提供建档、慢病随访、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免费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了卫生资源共享。五是提升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加大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政策扶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补助标准,下调了报销起付线,引导患者到社区医疗机构就医;全面开展门诊统筹报销,推行大病保险制度,有效缓解了居民就医负担。六是全面实行药品“三统一”管理。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了药品“三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居民用上放心药、平价药,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七是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初步构建了“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困难问题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与医改的目标和社区居民的就医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专业人才短缺。临床医生、护士及专业公卫人员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人数不到30%,本科生招不来、专科生进不来,难以弥补到龄退休、人员外调等造成的缺口,社区医疗机构整体呈现人才短缺现象,人才匮乏成为制约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2、医疗设备落后。医疗设备简陋单一、陈旧老化的现象依然存在。缺乏专设的事业经费,影响业务开展。
3、管理机制不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未能同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职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资一个样,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内在发展活力不足。
三、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1、畅通进人渠道,充实社区医疗队伍建设。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补充有四种渠道,据近年录用情况看,临床医学本科生资源紧缺且不愿到社区工作,其它专业本科生去了也不安心,每年实际补员数量较少,导致岗位空缺较多,供需矛盾较大。建议区人社局在临床医学人员招录上降低门槛,适当放宽条件,准予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专科生参加招聘,限制非医学人员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在事业单位招考中,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员数量,增加招录计划,充实社区医疗人员队伍。
2、多措并举兼施,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一是积极创新管理方式,不断加强社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及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备医疗器械设备的购置更新。二是加大医务人员在职培训力度,通过轮训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一定数量的全科医生。建立对口支援制度,每年从区医院选派技术骨干支援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发挥上级医疗机构传帮带作用。建立定向培养制度,有计划地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送优秀人员免费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全面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全面落实社区医生各项待遇政策。逐步提高社区医生补助,建立底薪制度,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严格奖惩考核,将职工的绩效工资拉开差距,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发内在活力。探索建立“严进、优转、劣汰、老退”机制,稳定社区医生队伍,确保医疗卫生网络“网底稳定”。
4、适应发展需要,合理设点布局。增加住院床位,健全内、外、妇产、儿科、中医科等主要业务科室,配备检验、放射、心电图、超声等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5、创新服务形式,拓宽诊疗模式。实行“团队签约、责任到人、挂牌公示、上门服务”,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巡诊、宣教,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远程诊疗服务模式,建立远程诊疗室,推行网络预约诊疗,利用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建立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网络大数据平台,连接起基层与专家资源,选择网上医生专家团队,进行“点对点”分析诊疗,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级的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