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田家庵基层委员会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及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党和国家对食药安全工作进行了全新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纳入“公共安全体系”建设。2013年以来,按照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我省各市县区已组建了新的食药监管机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摆脱了“九龙治水”与监管空白频现的困局,实现了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集中监管,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但是,当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尤其是基层的食药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诸多困扰和难以突破的瓶颈,基层食药安全监管面临着体制改革不到位、监管任务重、力量薄弱、手段落后、资金短缺等尴尬局面。现结合我市实际,谈谈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机制有待统一。目前我市各县区食品药品监管像全国各地市一样采取“三合一”模式,将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执法监管资源全面整合,但整合容易融合难。基层“三局合一”的市场监管所,对应着上级工商、质监、食药监3个不同的局,由于上级局机构设置差异较大,业务处室无法一一对应,在日常工作对接、会议安排、统计分析方面形成了极为复杂的交叉,多头领导的现实尴尬和法律瓶颈影响了食药监机制改革进程。
(二)监管力量有待充实。一是监管人员短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范围广、任务重,而基层监管所的工作人员偏少,有的地方只有2人,面对几十家甚至几百家的生产、流通和餐饮企业,日常监管工作由于鞭长莫及而疲于应付。而且基层往往地处偏远、待遇较差、晋升渠道有限,导致老同志纷纷外调、上调、借调,而新同志补充不及时,人员流失严重,使本来就人员短缺的基层雪上加霜。一些刚从事食药监管工作的新手或协管员,业务不熟悉,履职尽责能力有限,导致前线执法的人员更少,监管效率难以提高,甚至有量无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监管力量。二是监管手段落后。目前,基层日常监管仍然沿用传统的监管模式,现代化、电子化监管水平不高,致使对违法违规现象发现不及时,证据掌握不全面,削弱了监管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三是缺乏技术支撑。技术支撑不够是基层监管部门面临的又一尴尬局面。特别是县区以下基层检验检测能力较弱,缺乏专业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能力不能满足监管执法需要。近年来,虽然配备了部分快检设备,成立了快检室,但是懂技术的专业人员较少,无法满足日常检查需要。
(三)资金投入有待加强。此次食药监管体制改革力度大,面也广,尽管资金投入在不断加大,但依然财力匮乏,基层更是无法满足正常的工作运转需要。由于财政投入不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食品药品抽验、办公场所、培训以及日常监管业务经费等,很多地方还难以全面保障。有的基层单位尚缺执法车辆,工作人员每日开私家车进行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只有繁杂的任务、重大的责任和潜在的风险,却没有岗位津贴和相应的补助,也挫伤了监管人员的工作热情。
(四)社会共治共享局面尚未形成。尽管食品药品安全是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已明确将食品药品安全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整个社会老百姓的食品药品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也不高,社会共治共享局面形成尚有难度。
二、加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基层食药监所是县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派出机构,肩负着辖区内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四品一械”的日常巡查和监管,履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是基层人民群众舌尖安全和用药放心的保障。必须坚持食药监管体制改革方向不动摇,健全从全市到各县区直至基层的机构统一、队伍专业、执法权威的监管体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一是成立一个专业权威的食药监管机构,市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确保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统一权威、集中高效。二是健全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对辖区食品药品的安全责任,发挥统筹部署和协调各方的作用,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坚持源头控制、标本兼治,认真把好生产、运输、贮藏、加工等每一道关口,严格执法、重典治乱,提升经营者造假、制假、售假和执法者失职、失责、失察的违法违规成本。三是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衔接,构筑相互支撑的规章体系,不断完善“四品一械”质量安全法规和相关实施条例的补充修订,规避法律的“真空”。
(二)积极充实监管力量。一是适当增加基层监管人员的待遇,提高基层监管人员工作热情和归属感,让人才留得下来。还要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把人才引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争取通过上门招才、网上招才、个别引荐、部门选调等方法广揽人才,让人才请得进来。二是不断强化执法队伍学习培训,尤其是对基层食品药品协管员更要加强教育培训,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三是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现有电子政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等资源,充分发挥科学仪器和信息科技的协同创新优势,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平台,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创新监管执法方式,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三)继续加大资金投入。食品药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各级政府在食药监管的经费上要切实倾斜,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加大经费投入。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优先保障日常监管、查办案件和监督抽验所需经费,保障基层监管机构办公场所、执法装备和车辆适应监管工作的需要,重点增加现场快速检测和调查取证等设备的配备,解决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检验必需的场地及设施设备,提高监管效能。
(四)努力促进共治共享。一是全面拓展“四员”网络,充分发挥“四员”在基层一线监管工作中的隐患排查、宣传引导、协助执法、信息报告等作用。二是打造宣教培训基地群。淮南市以二十中为试点,从孩子抓起,探索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在首家食品药品宣教培训基地试点顺利运行的基础上,2017年在全市建成10家宣教培训基地,打造了“食品药品宣教培训基地群”,社会共治共享效果明显,建议在田家庵区推广。三是加强公益宣传。与文明办、城管等部门协作,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江淮行等活动,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系列宣传活动,构建食品药品“大宣传”格局,提高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四是畅通“12331”举报投诉热线以及信函、意见箱、网络留言等多种群众投诉举报途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构建社会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作者系区政协常委、市城乡建设委安监科科长吴杰敏)
|